河北秦皇岛:为农民打造奔小康的致富路
时间:2020-10-14 17:18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村口的桥翻新成水泥桥了,燕新线也翻新了,现在从城关到咱家都是大平道,开车回家不用担心刮底盘儿了。”近日,在卢龙县刘田各庄镇于各庄村,村民于大爷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在唐山上班的儿子,让他一定带着孙子回老家看看。 今年,秦皇岛市对多条农村公路、桥梁进行了改扩建,给周边村民送去满满获得感、幸福感。
秦皇岛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立群说,新改建农村公路和桥梁、实现县城20公里范围内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行等工作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今年以来,该市已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里程209公里,桥梁改造183座,该市农村公路的路况水平、通达深度、路网结构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提升。
农村公路建设提档升级,打造品质工程
农村公路对地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农村公路建设提档升级成为秦皇岛市农村公路建设中的首要任务。
“卢昌线赶在葡萄酒节前通车,就是为了让这条路真正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致富路’。”昌黎县交通运输局地方道路管理站站长宋双利说。9月26日,第二十一届中国秦皇岛(昌黎)国际葡萄酒节开幕式在昌黎县举行,通往开幕式现场的卢昌线上车马骈阗。卢昌线全长约25公里,是连接卢龙县和昌黎县的重要县级道路,也是从昌黎县城通往葡萄沟景区的重要旅游公路。卢昌线此次大修工程涉及3.7公里,全部按照一级公路标准进行修建。
除新建、改建道路外,桥梁新建、改建工作同样是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青龙满族自治县大巫岚镇小狮子沟村,青龙河从村口流过,多年来村民出行不得不经过一座漫水桥,下雨时蹚水出村,雨大时不敢出村,“盼建桥”甚至成了当地村民春节许愿的“固定节目”。今年,一座长200多米、宽6米的桥终于建成了。
“如今,村里雨天能进车,交通方便全村乐,村民生活走上坡。”小狮子沟村党支部书记赵计成说,过去因为交通不便,村里的板栗、山楂收购价始终比其他村低10%左右,如今新桥建好后,板栗、山楂的价格上来了,村民腰包鼓了。
在提升农村公路建设品质工作中,秦皇岛市坚持“生态环保、因地制宜”的建设原则,坚持质量效益并重,高质量建设农村公路。该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布局等要求,将自然生态、风土人情、乡村特色、传统文化等融入农村公路规划、设计、建设之中,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农村公路设计时结合旅游需求设置休息区、观景台,做到沿线周边乡村风貌、田园风光、农业园区充分融合。
此外,该市还建立了农村公路建设信用评价体系,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打造农村公路品质工程。
探索多种养护机制,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
农村公路建设是基础,管好、护好是关键。以“有路必养,养必到位”为目标,秦皇岛市各县区探索多种模式养护机制,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压实主体责任,提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
自从昌黎县龙家店镇成立路长办公室,办公室负责人王彬隔三岔五到路上走一走看一看,督促、指导村级路长日常巡护,发现路面出现坑槽等问题,他都会第一时间联系养护公司或上报县交通部门进行处理。
“全镇管养道路有102条,每条乡道和村道都有相应的路长定期巡查管护,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了路有所养。”王彬说。
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原则,昌黎县大力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路长管理养护体系,把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纳入绩效考核管理,进一步明确公路管理养护的职责与分工,确保农村公路管养工作职责明确,形成齐抓共管的网格化管理格局,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全覆盖。如今,在昌黎县,路长已成农村公路的“标配”,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每年日常养护资金538万元足额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卢龙县结合当地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卢龙县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实施细则》《卢龙县乡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办法》,成立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所,推行农村公路路长负责制,建立市场化养护、委托村民管护、以路养路等多种模式并存的养护机制,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质量。
在抚宁区,路长制也在逐步落地实施,全区10个乡镇乡级路长办公室设施已全部到位,县级、村级两级路长办公室工作即将投入运行。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小苹果”催生“大产业” 红了静宁富了农家
- 下一篇:永安上坪乡:粮食喜获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