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工业面临形势及发展对策建议(2)
时间:2020-10-13 10:08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居民年龄结构和消费需求变化持续推动产业供给侧改革,要求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更加安全、健康、营养的高品质、多元化产品。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老年食品、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及专业化配餐的市场需求旺盛;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带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嗜好食品、休闲食品等消费;此外,随着“二孩”政策全面实施,高品质的婴幼儿食品需求保持刚性增长。另一方面,疫情发生以来,社区(村镇)居家封闭式管理模式下的食品消费模式也发生较大变化,带来一些新的发展机遇。除增加对粮油等耐贮食品的需求外,预包装餐食、速冻食品、方便面等快捷、方便的工业化膳食产品普遍受到消费者青睐,如,便利蜂等企业向抗疫一线捐献了大量食品,就属于这一品类。疫情也引发了消费者对提高免疫力、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保健食品的重点关注,互联网搜索量和部分产品销量得到明显提升。
二、政策建议
(一)建立疫情长效应对机制,防范化解产业链安全风险
原料方面,针对大宗进口项目,统筹主要企业梳理库存情况和进口预期,密切关注海外生产供应情况,及时制定和更新贸易计划。配料方面,建立疫情期间食品工业领域国家重点进口配料名单,由工业主管部门牵头,对进口依存度高、供应链长、较为关键的原配料,实行监测管理和名单动态更新制度,特别是婴配乳粉领域。对关键具体品类,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出台财政支持和关税调整等政策,鼓励企业以提前采购、战略合作、定向生产等方式加大采购力度,同时,打通物流商贸渠道,保障重要物资的海运、空运环节通畅,以保障用料充足,防范产业链断供风险。产品出口方面,针对疫情期间出现的产品出口难、风险大等问题,从国家层面,对重点品类出台指导性收储政策,同时,积极扩大内需消费。另一方面,在“十四五”规划期间,瞄准新一代产业发展前沿,推动婴配乳粉关键配料、益生菌株、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新食品资源等领域前瞻性研发和及时得到注册审批与产业化,改变“被动革新、依存进口”的不利地位。
(二)推动产品创新开发,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推动食品工业企业聚集智力、科技、装备等要素,以消费需求变化为核心,以创新研发为抓手,以满足我国居民健康状况、疾病谱、基因组学、母乳成分等特征为目标,面对新一轮发展窗口期,针对老年人群、婴幼儿、特殊人群等不同群体,开展多系类的产品研发工作。树立行业一盘棋意识,鼓励行业组织或产业联盟牵头,积极进行消费引导,推动干酪、发酵食品、功能食品等重点产品的营养知识普及和消费培育工作,推动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鼓励企业与国内外先进标准进行对标,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提升优质产品供给能力,结合“一带一路”战略,支持企业在境外建立生产体系,同时,把握沿线国家和全球其他地区的食品需求动态,拓展出口“市场圈”,在与国际品牌竞争中发展和提升品牌竞争力。针对疫情所体现的消费者对速食产品、保健食品等旺盛需求,支持具有我国特色的中央厨房工厂及冷冻食品、预包装餐食、中医药保健食品等产品发展。
(三)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深入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把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加快淘汰技术装备、质量安全、生产能耗等不达标的产能,推进食品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试点示范,提升工厂智能化水平,建立和推广清洁生产模式,实施重点行业节能减排降耗改造工程,支持食品园区循环化改造。针对源头污染、农兽药不合理使用等问题,加强地方工业、农业、市场监管等部门有效沟通协作,完善全产业链监管机制。在生产成本提高、盈利能力下降的背景下,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和产能合作,提高行业集中度。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方面,以食品工业企业为龙头,加强食品工业专用原料基地建设,藏料于地、藏料于技,带动种质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种养殖效率提升,促进产业体系绿色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提升我国食品工业原料保障能力;另一方面,带动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实现乡村振兴。
(四)完善政策法规制修订,促进行业信息交流与科学消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