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河南开封:凝心聚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3)

  一是“设施农业+科研单位”,强化科技支撑。通许县政府与中国农业大学、郑州蔬菜研究所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建立了教授工作站,强化在品种调优调新、施肥、病虫害防治及订单农业等方面的指导。通许县已认定绿色食品2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三品一标”农产品总面积达60.1万亩。

 

  二是“设施农业+保险”,注重风险防控。县、乡成立了产业发展专班,每个项目都明确一名分包责任人,每月至少一次实地查看运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1651座奖补大棚进行了投保,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三是“设施农业+集体经济”,做到利益联结。通许县发挥企业(合作社)在资源、技术、信息、管理、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实行产业奖补政策,对带贫效果好的,按总投资的一定比例进行奖补,引导企业(合作社)对设施农业大棚统一规范运营,发展订单农业,在实现贫困户增收的同时盘活村集体经济。2018年以来,已在11个乡镇建设设施农业大棚2200余座,与72家合作社签订订单协议,带贫3000余户,带动9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增收,摘掉了集体经济薄弱的“帽子”。

 

  四是“设施农业+合作社”,发挥示范引领。大棚优先出租给贫困户经营,优先安排贫困户务工,引导贫困户以自有土地及个人田间管理为股份加入合作社,实现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与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实现订单回收,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今年,通许县继续探索“设施农业+”之路,已新建设施农业奖补大棚552座,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16个。

 

  杞县:筑牢返贫致贫防线

 

  杞县县委、县政府科学谋划、高位推动、健全机制,多模式、多举措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坚持党建引领。开展“百日驻村”活动,把脱贫任务重且剩余贫困人口多的两个乡镇和18个村进行重点帮扶;开展“支部连支部”活动,全县77个单位与83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开展“百企联百村”活动,通过产业扶贫、金融扶贫,辐射带动1000多户贫困户脱贫增收。设立防贫保险。杞县积极谋划实施防贫保险工作,县财政共投入360万元,与太平洋保险、中国人民保险两家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以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收入的非贫困户两类人群为首要保障对象,防贫保险主要预防因病、因学、因灾、因创业失败、因意外事故等致贫返贫风险。探索实施“5+2”集中供养模式。杞县积极探索实施了“5+2”集中供养模式,通过乡镇敬老院、乡镇卫生院、老年公寓、医养结合和“爱心院”各安置一批,全年共集中供养2760人。对不愿入住敬老院的,乡镇政府与其委托赡养人签订三方协议养老一批;设立“扶贫孝心基金”,要求子女为老人每月缴费200元,乡镇政府按缴费的50%进行奖励。开展“消费扶贫”行动。设立扶贫产品专柜,鼓励本地商场超市积极采购全县带贫企业及贫困群众的农副产品;发挥电商优势,扩大销售渠道,引导电商企业、个体网商积极参与“电商+消费扶贫攻坚行动”。稳岗位保就业。做好返岗就业,共实现农民工返岗71208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146人;对未就业的贫困劳动力提供针对性就业帮扶,联系本地企业、扶贫车间提供就业岗位,进行公益性岗位安置。截至目前,贫困劳动力本地就业10665人,公益性岗位安置7448人,新增公益性岗位709个。

 

  祥符区:增收增绿双赢

 

  近年来,开封市祥符区以生态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结合点,探索出了适合平原传统农业区的生态扶贫新思路,实现了生态生计并重、增收增绿双赢,以农旅结合助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产业带动破穷境。祥符区15个乡镇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特别是生态产业,开发出生态修复、生态林业、生态旅游等产业。其中,陈留镇流转3000亩土地,以六里庄民润葡萄庄园为基点,建成了集葡萄采摘、深加工展示、垂钓、农家乐、农事体验等主题于一体的生态农业休闲度假村,不仅带动40多名贫困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还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前往观光游览、采摘。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