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记智造战略发布,三大方向加快企业转型升级,黑科技打造智能工厂(2)
时间:2020-09-15 09:30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从工厂仓到区域分库的成品销售物流,需要提前通过制定运输计划,预约车辆,人工电话等联系跟踪路程,车辆进厂后,还需进行再一次的人工交接单据流程,车辆与物流台的周转率低且不高效。使用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后,提高了月台的利用率和周转率。
智慧园区管理系统是针对从工厂仓到区域的成品销售物流场景,实现运输计划、车辆预约、在途跟踪、无感出入园、数字化月台、单据交接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系统通过AI+IoT的技术融合,实现车辆及月台等资源可视化管理,它可以根据出货安排和车辆制定运输计划,自动进行车辆预约,车辆进厂根据任务体积及月台使用情况自动分配最优月台,通过系统制定任务并分派给承运商,对在途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功能,月台中控室可以实时看到最新的实况,更新速度可达每分钟一次,极大程度的节省了调度人力的投入。利用电子围栏实现车辆入园自动签到排队,道闸自动控制,实现无感出入园,利用AI摄像机,实现车牌自动识别以及月台忙闲状态监控,结合月台备货作业进度,实现月台自动化调度。司机进入月台后,省去了人工交接单据过程,每年可以节省纸质单据25000张,实现无纸化的简化操作。 智能餐厅真的要“靠脸”吃饭 在徐福记的餐厅入口,员工们排着队伍在一个屏幕机器上进行“刷脸”,这是新投入的人脸识别的打餐系统,员工“刷完脸”后,取一个特别的餐盘,餐盘右上角有一个小二维码,除了刷脸,还可以通过扫二维码进行登录。“没想到有一天还能靠刷脸吃饭,这个设置很有趣。”记者在现场体验后说到。拿完餐盘后,来到自助选菜区,每个菜盘子旁边都有一个显示器,夹好菜后放上餐盘,显示器上立马可以显现所选菜肴的明细、重量和价格,吃多少拿多少,真正的丰俭由人,每一步都按照自己的饭量进行选择,实现光盘行动也是轻而易举的事了。当最后一次打完餐的15分钟后,系统会自动扣款,除此之外,还能通过餐厅的微信小程序看到自己这一餐所摄入食物的总热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以及脂肪含量,更健康更均衡地搭配餐食。智能餐厅的自动化节省了人力,也提供科学健康的膳食搭配。以人为本,员工吃得好,企业才能蓬勃发展。
高度自动化的沙琪玛车间 徐福记的沙琪玛车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生产线,每天的产能可以达到150吨左右,这个产量原来需要630名工人左右。今年,徐福记投入3000万元对沙琪玛车间进行自动化改造。改造后,工人人数减少近50%,同时极大提高了产能和产线的柔性化。偌大的沙琪玛生产车间里,6条全自动生产线连接着多套设备装置,各种自动化机器在不停的进行着传输、生产、搅拌等工序,从生产物料进入到最终成品出厂,基本由智能化设备自动操作,工作现场只有极少操作机器的工人和个别流动检查的工人。同时,沙琪玛的工艺也因为技术的升级、配方改良而以改变。比如在油炸阶段增加了色选机,这样,过度油炸的面条被一一剔除,沙琪玛的质量也大大提高。 “生产最需要投入人力的部分是在大机包阶段,原先这部分生产线都是拥挤的工人,现在换成机器后,工人人数可以减少一半。”车间工作人员跟记者介绍到。车间还在改造中,预计在2021年可以完成全部改造。
据了解,徐福记响应政府转型升级号召,近3年来,对于智能制造项目的投资达到1.6亿元。同时,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自2014年起连续6年申报东莞市机器换人(自动化改造)项目,获得资金补助共计366万元,2017年东莞市政府出台《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推动及支持企业从自动化改造到信息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2020年申报东莞市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获得资金补助129万元。徐福记的智能化改造已经渗透到生产的各个方面:利用AR智能交互进行供应商审核和远程协助;采用无纸化、数据采集平台实时对生产线上产品、设备零件进行精确检测;供应商平台简化收货流程等项目。“智能制造为企业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加快优化我们的生产方式,机器换人是发展的趋势,我们需要快速去拥抱这个趋势,借用高科技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产能和产品附加值,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高质量的产品,为’东莞智造’发声。” 营运总经理虞湛表示,下一步还会继续将智能制造推进工厂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企业赋能助力。
关于徐福记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