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雄安“后浪”来袭:看95后餐饮新生代如何乘风破浪

“干什么事都不要给自己留退路,有退路没出路,要出路就得逢山开路。”——张羽

当你还在挖空心思研究,消费升级餐企如何破局?疫情冲击店铺怎么自救时?在人才辈出,文贤迭起的雄安大地上,有这样一群新入行的年轻人,他们大胆革新,掌握了最敏锐的品类商机,最精准的客户画像,最新的营销模式,迅速抢占了餐饮界新赛道。时代的变革,从来不只是淘汰,更是新生。

“呆呆新餐饮”自2018年成立至今,不到两年时间,旗下已经孵化出了小青年粥铺、蛮太郎、欢辣格格、星乐多、现炒大师、品粥记等多个品牌。该公司“小堂食大外卖”的轻餐饮模式一经面世迅速赢得市场。小青年粥铺上线第一年,就实现了300多家的加盟。这样的成绩,对于一个成熟的餐企来说都是一个不容小觑的数字,然而开创这这样战绩的,却是一群平均年龄不超过25岁的年轻人。其中,年龄最大的创始人张羽,也刚到而立之年。

初见张羽,他穿着和员工一样的黑色文化衫,清爽干练。员工都亲切的称呼他“羽哥”、“总儿”。偶尔茶歇时,他会和员工有说有笑,丝毫没有老板的架子,但举手投足间又蕴藏着一股自信。

董事长.jpg

 张羽

不服输 能吃苦

张羽出生在一个距雄安不足50公里的小村庄,14岁时因家庭原因辍学后便开始跟着父亲干农活,主要在农忙季节帮着农户播种、耕地。此时,张羽争强好胜的性格已经开始显露。“我爸今天挣了1000元,我就会想办法明天挣1200元,总要比他多点才行。”张羽如是说。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羽渴望去外边见识更大的世界。2008年,他背起行囊来到北京,但受限于文化水平,只能做一些基础的工作。来京后,张羽学过木匠、做过水暖工,虽然年龄小,但他从来不叫苦。正是底层的工作经历,培养了张羽吃苦耐劳、坚韧乐观的优良品格,这也成为他以后创业爆发力所在。

首次创业一举成功 转身投资供应链惨败

2011年,偶然的机会,张羽表哥拿下了“包胜客”包子的代理权。张羽便顺理成章的加入到了中小餐饮行业。短短几年时间,“包胜客”加盟店在河北遍地开花,平均每个月都有十几家加盟店开张。“包胜客”一度扩张到了300多家,仅张羽所在的保定地区就有80多家加盟店。

随着加盟店数量越来越多,张羽打起了供应链的主意。由于第一桶金挣得太顺利,张羽甚至没有细致筹划,2013年底就开始大张旗鼓的建设统一配送中心。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他选择和双汇这样的知名企业进行合作。可是不久后,张羽就发现了问题,加盟商为了减少成本,只有少量的肉馅从统一配送中心进行采购,更多是自行采购成本更低的肉馅。这样一来,他辛辛苦苦筹建的统一配送中心最终以失败告终。最让张羽痛心疾首的是,加盟商的做法带来了很大的是食品安全隐患。

创立自有品牌严控品质 不懂经营管理发展受限

痛定思痛,为了严把产品质量关,张羽决定要创立自己的品牌。2015年,张羽团队便创立了“包一品”包子品牌,分别在保定、北京开了3家直营店。踌躇满志的张羽正准备大展拳脚之时,发现自己在用人、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短板。3家直营店经营状况不容乐观。

“从2015年前后,我开始陆陆续续参加各种课程的学习,前后花费了十几万元。”张羽此时感觉到知识的可贵,“学的多了,便有了自己的思路。”

2016年,张羽决定重新出发,对原有品牌进行升级,再次了创立了“穗蒸香”包子品牌。

从代理品牌,到自创品牌,再到品牌升级,张羽的经验和知识越储备越多,但生意却越来越难做。

2017年,由于公司管理层学习不同步,对企业发展方向出现了分歧。年轻气盛的张羽毅然选择了离开“穗蒸香”。

“干什么事都不要给自己留退路,有退路没出路,要出路就得逢山开路。”张羽对未来依然乐观。

创新经营致力改善中小餐企境遇  布局社区新零售未来发展可期

2018年,偶然的机会,张羽遇到了正在做外卖代运营的曹昊阳一行人。彼时的曹昊阳刚刚走出校园,年仅23岁。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