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开展“点对点”就业扶贫 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2)
时间:2020-08-20 10:57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就业扶贫示范车间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产销”的经营模式,在李市镇、贾嗣镇、蔡家镇、柏林镇政府的支持下,流转了2500多亩土地,建立辣椒种植基地,带动贫困户143户450余人参与种植,实现季节性增收。
近年来,江津区人力社保局按照“政府+企业+市场+贫困户”的思路,紧盯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凝聚政府、市场、企业、群众多方力量,围绕区内一、二、三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引导技能门槛低、增收效果好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加工型企业申报创建就业扶贫示范车间,带动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增加收入。目前,已在嘉平镇、白沙镇、支坪镇、慈云镇、石门镇、鼎山街道6个镇街分别创建了汽车座套配件加工、制衣、种植、食品加工等6个就业扶贫示范车间,吸纳27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为贫困劳动力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平台,让贫困劳动力变成产业工人。
为激励区内更多村镇企业积极申报创建就业扶贫示范车间,有效发挥就业扶贫示范车间带贫益贫作用,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岗增收,江津区人力社保局在上级政策的基础上,会同区扶贫办、区财政局制定了区级补助政策,对评选认定为就业扶贫示范车间的,按照投资金额的10%给予创建主体一次性最高20万元的建设补助,连续开展3年绩效评估,每年给与创建主体最高10万元的奖补。目前,已落实一次性建设补助资金91.8万元。
“这两年我和媳妇生病,花光了所有积蓄,是国家及时资助我,报销医药费,免娃儿的读书费、补助生活费,还给我提供在公益性岗位上班的机会,每年工资收入有6000元,让我在保证收入的同时还能照顾孩子。”石蟆镇的龚华感激地对笔者说。据了解,疫情期间,龚华主动承担村里的消毒工作,查询登记村居来往车辆,参加志愿服务队帮助隔离在家的村民采购、配送生产生活物资,协助村干部排查流动人员,在战疫中贡献了一份力量。
江津区人力社保局立足实际,把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之一,坚持按需定员,统筹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每年组织镇街开展摸排,对符合公益性岗位安置条件且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积极开发村道清扫、河道管护、护林防火、临时性防疫等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兜底解决难以通过市场化就业的建卡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同时,从招用计划、人员报名、资格审查、签订合同到正式上岗,都建立严格招用制度和考勤管理制度,杜绝过程中出现优亲厚友、顶岗、替岗、吃空饷现象。目前,全区公益性岗位已累计招用建卡贫困劳动力1131人。
“下一步,我们将在‘稳就业、保就业’方面持续用力,建立长效机制,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加大技能培训力度,精准做好就业帮扶服务,让更多建卡贫困劳动力长期稳定就业,通过技能实现就业、多渠道拓岗就业、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为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积极贡献。”江津区就业和人才中心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