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食物理性消费 小餐桌将可有大作为(2)
时间:2020-08-13 18:31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食物浪费对居民健康和公共道德造成潜在威胁。伴随着食物浪费的过量饮食是威胁人类健康,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食物浪费背后的社会责任与公德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一端是无谓的食物浪费,一端是全球饥饿人数不断增加。全球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表明,2019年近6.9亿人遭受饥饿,据预测由于新冠疫情以及经济衰退的影响到2020年底,长期饥饿人数可能新增超过1.3亿人。
三、 严格制止餐饮食物浪费和鼓励光盘行动的有效措施
解决目前我国突出存在的食物浪费特别是餐饮浪费问题,实现食物的理性消费,迫切需要社会各方提高对食物浪费的关注,从民众到餐饮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需要携手合作,加强制定遏制食物浪费的政策措施和行动方案,提升公众绿色食物消费理念和行动,切实减少食物浪费,共同推动食物消费模式向“安全、健康、合理、绿色”的可持续模式转变。
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立法,强化食物浪费监督检查,严格遏制公款公务餐饮消费,并加强食物消费和浪费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平台支撑。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就浪费食物进行立法的国家,2016年通过了《反浪费食物法草案》,意大利、澳大利亚和挪威也相继出台类似法规。我国也需要加强食物浪费的立法,对食物丢弃、食物捐赠、抵制食物浪费做出明确规定,对行业和社会抵制食物浪费产生连锁推动效应。
餐饮行业协会和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创新探索和推出一系列鼓励“光盘”“零浪费”行动的措施。如近日,武汉餐饮业协会就发起倡议书,号召餐厅推行N-1点餐模式。餐饮行业人员要切实强化意识和行动,应积极提供适量点餐提醒、半份小份菜品服务、推广分餐制和打包服务、奖励零浪费用餐等。对宴席和自助餐浪费重点关注。
消费者应当树立正确的食物消费理念,遵循科学、适度和绿色的消费模式,强化节俭意识,摒弃“好面子、讲排场”的陋习,促进可持续消费意识的增强和消费习惯的养成,践行“珍惜食品、剩余打包、杜绝浪费”的消费理念。对学生和游客等重点人群,发起“食物零浪费”倡议。
新闻媒体积极开展多元化、多渠道的宣传教育,营造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引导消费者自觉抵制食物浪费的行为。对各地各群体抵制食物浪费的有益经验,积极宣传和推广。
另外,社会各界应当鼓励探索新思路,创新发掘避免食物的浪费、鼓励引导食物捐赠和合理利用的新业态新产业,建立抵制食物浪费的长效多维管理体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