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佳节选礼物,药品保健品营养补充品,到底买哪个?(2)

  营养补充品都是食物中的正常成分,所以只要剂量不过大,总体而言是比较安全的。但是,到底有没有好处,要看人们是不是缺乏这种营养素。如果正好原来有缺乏,那么补充营养素会十分有效。但是,吃得过量或不得法,也会带来副作用。

 

  比如说,原来因为维生素C缺乏而牙龈肿胀,因为维生素B1缺乏运动后的肌肉酸胀难以恢复,因为维生素B2缺乏嘴角疼痛,因为维生素A缺乏眼睛发干……那么在补充相应的营养素之后,效果会立竿见影,几天内就能看到改善效果。所以,营养素的确可以作为药品服用——用于治疗营养素缺乏症。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缺乏的人吃了也会有同样的好处,更不意味着越多越好。

 

  比如说,如果没有缺铁性贫血问题,膳食中有足够的肉类,那么补充含铁元素的保健品意义不大,而体内过多的铁并不利于心血管病和某些癌症的预防。又比如说,婴幼儿每天喝的母乳和婴儿奶粉中已经有了足够的钙,如果表现出缺钙症状,主要是因为维生素D不足,或者消化吸收能力太差所致。不解决原因,一味补充钙片,反而给婴幼儿尚未发育成熟的肾脏带来沉重负担,同时还会影响到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有害孩子的健康。

 

  很多朋友会问,为什么作为药物销售的维生素产品非常便宜,有些便宜到100片(粒)只有几块钱;而作为保健品的维生素卖得则非常贵,最少一瓶几十块,动辄几百甚至上千?

 

  其实这只是因为维生素类药物有价格管理,本身成本不高,而且通常很少做广告,所以价格非常亲民;而保健品则没有价格管理,广告和营销费用高昂,而且销售时利润空间大得多。

 

  卖一瓶赚十块二十块,和卖一瓶赚几毛钱相比,换了你当售货员,你会推广哪个呢?至于直销之类方式就更不用说了。

 

  一瓶本来价值几十元的复合维生素,加点糖、酸、香精、填充剂和少量植物冻干粉(就算有比例通常也不多)等配料,只要推销水平高,卖几百块钱的也不罕见。卖的人盆满钵满,买的人得到面子和心理安慰,双方皆大欢喜。

 

  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很少买它们当礼物的原因。

 

  准确了解亲友的身体情况后才能买对这类礼物

 

  如果想给亲友家人买些保健食品或者营养素增补产品,那么就一定要深入了解亲友的身体状况。无论是中药补品,还是营养补充剂,或者保健食品,都得买对品种。要考虑到他们的疾病状况,生理特点,要考虑到他们的日常饮食,甚至还要考虑到他们正在服用什么药物,是否会有不良反应。

 

  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比如饮食质量很差,有营养素缺乏情况,强烈的应激反应,或者孕期哺乳期等情况,是可以酌情补充营养素补充品的。各种保健类补品在某些身体状况下也可以按身体情况选择服用。但是,一段时间之后,身体状况改变了,那么服用的这些营养补充品或保健食品也应随之调整,而不是一成不变长期服用。

 

  总之,这事儿太有技术含量了,工作量也太大了。若只听推销员一面之词,又往往会夸大宣传。所以,在购买使用这类产品之前,需要仔细看包装上的产品说明,有无保健食品标志和审批号码,是否经过验证合法生产的。一定要详细和亲友沟通,然后找个靠谱的营养保健专业人员来咨询。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