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 深入推进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
时间:2020-08-12 12:16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是信息化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创新举措,是创新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已成为智慧监管的重要建设内容和引领方向。日前,记者从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组织召开的2020年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合作推进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继续深入推进,取得积极进展。今后,探索市场化推进机制,加强国家农产品追溯平台信息共享,充分发挥龙头电商商超的主体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产地源头加快推进,将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
全国追溯“一张网”应用提速,效果显现
国家农产品追溯平台是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中心,推动全国追溯“一张网”建设对于实现农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保障公众消费安全有重要意义。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新冠疫情紧张时期,平台的大数据资料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监督抽查时,帮助各级监管机构准确掌握入驻企业主体信息(产品、位置);农资打假动员时,帮助执法机构实时开展电话调查。广东、四川等先行先试省,依托国家追溯平台开展了大量网上巡查、基地巡查、例行监测等,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强化了监管,也为全国其他省区市做出表率。
与此同时,平台也在不断加快自身建设。增设加工企业、农垦企业注册指标等,满足了各类企业在国家追溯平台的注册要求;开通食用农产品电子合格证打印功能,实现“一码两证、一码通用”,满足产地企业出具不同合格证明的需要;协调建立“二品一标”认证产品追溯挂钩信息共享机制,每季度开展一次信息核对;加强督促督办,不定期通报各地未及时审核情况和平台对接情况,指导地方切实整改。
截至目前,国家农产品追溯平台入驻各类企业主体已超过10万家,可追溯产品种类981个。其中,绿色、有机、地理标志认证产品有1.05万家,农垦标志产品936家,品牌农产品已有一定规模。入驻农业企业(包括个体户)为4.9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为3.28万家,家庭农场为1.5万家。入驻县级以上监管机构主体共计8024个,包括质量监管、产品检测、农业执法三大机构,覆盖率分别达到100%、80%、90%以上。预计年底前,国家农产品追溯平台入驻企业数将达到15万家以上。
示范引路,探索追溯管理的多种实现形式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全国试行以来,各地积极发挥农产品合格证明和电子追溯凭证的作用,开展带码上市、带标上市,实现“一车一码、一包一码、一品一码”。在大力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基础上,各地创新举措,同步持续推进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
浙江省推进数字赋能,打造“一证”式全程监管。推行全省统一编号的农安码合格证(一证一码),一个主体对应一个“农安码”。推动持证产品免检入市,逐步构建以“农安码合格证”为重要追溯载体的市场倒逼机制。
福建省探索推行检疫证与合格证、追溯凭证挂钩制度,有力地推动了畜禽养殖生产主体自觉主动赋码出证。尤溪县、永安市等地通过“县长带你买好货”线上直播活动提高可追溯农产品占有率和知晓度。
山西省大力推行“合格证+追溯码”“合格证+品牌”相结合的模式。省级追溯平台专门开发了合格证打印模块,有效整合各类信息在合格证中,极大地方便了小农户使用打印。
甘肃省抓点示范成效明显,分别在酒泉市和张掖市选取4家企业率先实施质量可追溯制度。从采摘、分级、包装、冷藏各个环节入手确保产品质量,追溯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目前已形成了质量与效益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
此外,广东省追溯平台实现了与农联优选商城、平安保险系统对接,探索开展农产品溯源保险试点;云南省实现培训全覆盖,已完成对129个县(市、区)国家追溯平台培训任务;江苏省委托第三方,组织开展“云游农田、质量追溯”专题宣传活动,已连续举办两次,观看群众累计达9万多人;安徽、四川等省将农产品追溯与合格证明一起推广培训,农产品追溯方式的多样性得到普及。
综合施策,推动追溯管理建章立制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南通《预包装食品标签视觉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出炉
- 下一篇:7月食品监督抽检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