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防非指办﹝2019﹞1号关于实行网格化管理推进非洲猪瘟精准防
时间:2019-04-08 09:08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各设区市防控非洲猪瘟应急指挥部、省防控非洲猪瘟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
防控非洲猪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具体要求,是保障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和猪肉市场稳定供应的重要措施。前一阶段,我省非洲猪瘟疫区按规定如期解除封锁,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由于非洲猪瘟病毒潜伏期长、预防难、早期发现难等原因,加之小散养猪场户数量多、分布广、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低,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生猪生产面临严峻挑战。为构建我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非洲猪瘟防控网格,确保疫情稳定控制,确保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和市场供应,现就进一步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坚定打赢非洲猪瘟防控战的信心
非洲猪瘟病毒被发现近100年来,国内外虽未研发出疫苗,但该病毒不经空气传播,主要传播方式为接触传播,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可以阻断病毒传播途径,且经高温或严格消毒可以有效杀灭病毒,疫情并非不可战胜。从国外来看,在60个发生过非洲猪瘟疫情的国家中,已有13个国家通过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彻底根除了疫情。从国内来看,通过限制生猪及其产品调运、禁止使用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开展部门联防联控等重点措施,疫情高发势头已被遏制。据农业农村部溯源调查,由生猪调运引发的疫情比例由35.3%下降到19.4%,由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引发的疫情比例由50%下降到34.3%。这充分说明,只要方法得当、措施得力,一定可以防控住疫情。各地各部门要坚定信心,准确把握疫情防控的新形势、新要求,全面做好查漏补缺,真正补齐短板,坚决打好非洲猪瘟防控硬仗。
二、排查薄弱点,主攻风险点,细化实化各项防控措施
(一)强化移动监管。不折不扣执行农业农村部、我省生猪及其产品移动监管政策,严厉打击违规调运。农业农村、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要继续加强协作,在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公路收费站联合设立卡口,发挥卡口联防联控查堵作用。要加强对公路收费站等卡口工作人员的宣传培训,使其熟悉移动监管政策,熟悉掌握“望、闻、问”等行之有效手段检查识别生猪及其产品运输车辆的办法。建立联动机制,对检查发现的违规调运行为,要按照规定对生猪及其产品全部实施无害化处理、承运人和货主立案查处、取消生猪运输车辆备案资格等顶格处罚措施,真正起到罚一儆百的作用。
(二)强化泔水管理。城管、市容部门要加强泔水等餐厨剩余物源头处理能力建设,完善餐厨剩余物收集处理设施设备,协调教育部门、机关服务管理部门、餐饮行业协会等分条线督促辖区内学校、集伙单位、餐饮企业等签订《餐厨剩余物规范处置责任状》。同时,要保持打击违法运输餐厨剩余物行为的高压态势,严防餐厨剩余物流入养殖场(户)。农业农村部门要不定期开展泔水禁喂回头看,巩固禁喂成果,防止泔水喂猪行为反弹。对复喂泔水的生猪养殖场户,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要组织联合执法,采取定点清除等措施严肃查处。
(三)强化消毒措施。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杀灭病毒、阻断传播是防控非洲猪瘟最为关键的措施。生猪调运车辆和贩运人员是非洲猪瘟病毒主要的携带传播源之一,成为当前疫情扩散的最主要途径(占国内既发疫情的46.3%)。研究表明,氯化物、碘化物等消毒剂对非洲猪瘟病毒有很好的灭活作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督促、指导生猪养殖场、屠宰企业、无害化收集处理中心等高风险场所,切实履行动物防疫主体责任,严格环境、设施设备以及运输车辆、进出人员与物品等清洗消毒措施,运输车辆进出必须做到先冲洗再消毒,有条件的再进行烘干处理,每次清洗消毒要登记备查。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建设畜禽运输车辆清洗消毒场所,在装载生猪前对车辆强制清洗、消毒,出具《运输车辆消毒证明》。尝试将《运输车辆消毒证明》作为官方兽医产地检疫出证和屠宰场官方兽医准入进场的必备条件,实行一次一证、一车一证,随车同行,在屠宰环节入场检查时由官方兽医回收。要指导养殖企业在饲料仓库和饲料临时存放点安装紫外灯,加强对饲料的消毒。督促无害化处理中心以及收集点完善清洗消毒设施,健全消毒制度。
(四)强化生物安全管理。生猪规模养殖场和种猪场要加强动物防疫条件建设,认真执行各项动物防疫制度,强化生物安全管理,提高生物安全水平。要采取封闭管理措施,定期更换消毒池内消毒药,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场区,严禁人员携带猪肉及其制品进入场区。暂停使用添加有以猪血为原料的血液制品生产的猪用饲料饲喂生猪。运输生猪、饲料、兽药时,鼓励在猪场外进行接驳运输;确需进入场内的人员,应洗澡并穿着场内专用的防护服,经消毒后方可进入场内。引进种猪、苗猪时,应凭非洲猪瘟检测合格报告方可引进,引进后严格隔离观察,没有异常方可混群饲养。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鼓励和指导规模化猪场和种猪场创新防控机制,探索通过市场机制加快推动周边中小规模养殖场(户)逐步弃养、退养,构建周边地区生物安全屏障。鼓励异地建设地方猪备份保种场和区域性活体基因库,降低资源灭失风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