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白城路径
时间:2020-07-27 14:22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仲夏的雨后,白城市广袤的田野乡间满眼生机:一个个扶贫产业喜结硕果,一片片荒山变身“聚宝盆”,一座座村庄摘掉“贫困”标签,一张张笑脸阳光灿烂……
“不让一个困难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近年来,白城市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扎扎实实推进脱贫攻坚。
继2019年镇赉县、洮南市获准退出贫困县序列后,今年4月11日,吉林省政府正式批准大安市、通榆县、洮北区退出贫困县序列。
白城,这个被整体纳入国家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堡垒”被彻底攻破。
“38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减少到152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1%……”的答卷,更是白城市委、市政府尽锐出击、聚焦聚力、多方支持、广泛参与、立体攻坚的成果显现。
抓“重点”明思路兴产业
“我家这个小院挺规矩吧,这前后园子种的都是蒲公英,你们看看长得多好!”洮南市向阳乡建业村杜万财家的院子里,他的老伴儿正在园子里锄草,看着长势喜人的蒲公英,老两口发自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
“以前园子里种的是玉米,我这近两亩地一年收入也就是六七百元。今年,按年初的种植订单来算,年底这小园子咋也能收入八九千元,是过去的十几倍呢,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杜万财掐着手指,笑呵呵地算着他的“经济账”。
俯身摘下一片蒲公英的绿叶,放在口中细细品味,满嘴的苦涩,而那满园绿色的蒲公英和装扮其间点点嫩黄的花朵,却让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了这“苦”中所饱含的“甜”,这甜来自百姓心中不断攀升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今年试种成功后,我们将引导农民大面积种植,尤其要加大对贫困户的扶持力度,让他们借助小庭院收获大效益。”白城市供销社副主任张连昌信心满满地说。
“输血”不是长远之计,“造血”才是脱贫致富的最好药方。白城市从实际出发,农村脱贫的基点应该放在上项目、兴产业上,坚持“有能力的扶起来、扶不了的带起来、带不动的保起来”的思路,分类施策、有针对性地加大产业扶持力度。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合作社带动贫困户两种方式,实现了龙头企业与贫困户之间、合作社与贫困户之间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通过聚焦特色产业,大力推行创新模式,白城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双带四增”产业扶贫模式,做到了项目全覆盖、产业可持续、脱贫有保障,让贫困村“化蝶起舞”,使贫困农民“华美转身”。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52户龙头企业、451户合作社参与到产业扶贫之中,共实施“双带”产业扶贫项目2178个,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1450元。通过大力发展光伏扶贫、庭院经济、扶贫车间、电商扶贫四种增收模式,截至目前,光伏收益共分配1.9亿元,全市庭院经济发展到23万户(贫困户5.8万户)、21万亩,共发展扶贫车间32个,安置就业1232人,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全市农村农产品上行网络零售额达8.26亿元……
解“难点”激动力破瓶颈
4年前,腿部患有疾病的连佰龙独自照顾着未成年的女儿,提到当年的生活,连佰龙几度哽咽无语。如今,阳光斜斜地洒满半个院落,连佰龙舒舒服服地坐在新建的屋中,乐呵呵地看着小女儿在屋中玩耍。“前不久,市里的医院为我做了手术,还减免了各项治疗及药品费用,村里又为我们家新建了彩钢房,现在孩子上学的一切费用都给免了,连文具、书本都是学校给的,这日子有盼头了。”
“几年前,我走出连大哥家的脚步是沉重的。现在,我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和愉悦。”当走出那溢满着久违笑声的小院时,大安市月亮泡镇先进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晓峰对记者说。“这几年以来,全市多个包保部门本着‘真扶贫,扶真贫’的原则,帮扶贫困户实现脱贫。”张晓峰告诉记者,近年来,各有关帮扶部门严格落实医疗政策,加大救助帮扶力度,确保贫困户有病能得到及时救治,能看得起病,使患者小病不离村,大病不出镇,减少了群众跑路和节省费用。同时,加强住房和教育保障,现全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已全部完成,并通过驻村工作队捐赠、争取政策倾斜、引导社会各界捐资等渠道资助贫困学生,全村无因学返贫、因贫辍学。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米袋子”鼓鼓的 “菜篮子”满满的
- 下一篇:上半年通海农产品出口额超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