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报告
时间:2020-07-22 16:18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编者按:为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守底线、防风险工作,中国农科院质标所舆情监测团队受监管司委托,对互联网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舆情开展全天候跟踪监测,经汇总研判后形成快报。从今年上半年监测总体情况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舆情热度较往年同期降低,舆情形象整体上以正面为主,网民关注的热门话题主要集中在“春耕生产与农资打假”“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新冠肺炎疫情与农产品食用安全”三个方面。现将该团队整理的《2020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报告》进行编发,供参考借鉴。
2020年上半年,全国农业农村部门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围绕农业稳产保供的要求,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坚持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牢牢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总体上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整体舆情热度较往年同期降低,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局势的好转,舆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逐步上升,网民关注的热门话题主要集中在“春耕生产与农资打假”“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新冠肺炎疫情与农产品食用安全”三个方面,舆情形象整体上以正面为主。
一、上半年舆情监测的总体情况
截至6月30日,中国农科院质标所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团队累计监测相关舆情信息102.1万条,累计编报《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快报》137期,其中专题分析报告15期,涉及舆情样本数据483条,较2019年同期增加了5个百分点。
从样本分析结果看,上半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正面舆情占比达73.04%,显著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舆论场中主要声量为反映农产品质量安全战线积极抗击疫情、助力稳产保供的正能量新闻,新闻曝光的直接负面性事件占比进一步缩小。有赖于多方力量的联合介入,上半年关于指导疫情防控期间如何正确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消费指导类舆情占比进一步提高,占比8.49%,新增谣言数量明显减少。从舆情时间节点看,1-2月,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显示度偏低。3月开始,舆情活力开始释放,并在4-5月期间达到高峰。特别是2020年两会召开前夕,舆论场中涌现出众多代表、委员关于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的讨论话题,进一步推高了舆情走势。从舆情传播渠道看,权威官媒依旧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以新华网、农民日报为主要的官媒渠道占据了超过7成的正面舆情来源。同时,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社)、澎湃新闻(上海报业集团)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舆论监督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上半年舆情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疫情防控背景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得到舆论肯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为确保“稳产保供”和全年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做出了积极贡献。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印发《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坚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通知》,全面部署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组织专家编写并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操作指南》,全面指导基层农安操作工作;引导各级质检机构靠前服务,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在农产品供应保障中的技术支撑作用;部署开展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利剑”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用药和非法添加行为。特别是,农业农村部于今年3月全面部署启动农资打假“春雷”行动,在全国掀起了“打击假劣农资 保卫春耕生产”热潮。农产品质量安全战线的各项工作获得了舆论界的肯定,其中仅开展“春雷”行动相关的正面报道就超过90万条,对于各地查获假劣农资案件,网民纷纷给予好评。
(二)以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为代表的制度创新话题受到广泛关注。2019年底农业农村部全面部署启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工作。疫情期间,合格证的试行成为既减少人员接触又压实主体责任的有效手段,农业农村系统内迅速围绕制度概念、试行范围、操作细节、应用效果等方面展开了讨论,相关舆情占到上半年舆情样本总量的4%。2月举行的全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线上师资培训受到基层欢迎,超过7万人线上参与,其中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人员2.8万人,线上平台累计收到评论4.1万条,学员纷纷表达了对本次培训形式和内容的赞赏。除了合格证制度,今年两会期间,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制度被多位代表、委员提及;6月以来,由于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集中暴发新冠肺炎疫情病例,关于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话题引爆舆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