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有产业 致富路越走越宽
时间:2020-07-21 15:20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日期:2020-07-21 来源:广西日报 浏览:136 盛夏时节,天色渐晚,落霞映照在藤县和平镇和平村粉葛地上,脱贫户温献芳还在自家地里劳作。
“我种了3亩粉葛,按今年行情,加上奖补政策,收入近3万元。”当“决战决胜走基层 总攻之势大采访——千名记者一线行”采访团的记者到该村采访时,温献芳笑着说,现在赚钱机会多,农闲时还可以到合作社打工,每月收入3000多元,干活有劲头,日子有奔头。
如今在藤县,村村有产业,成千上万像温献芳这样的贫困户,脱贫致富路越走越宽,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产业强起来,群众富起来
近年来,藤县根据当地实际,找准产业发展促脱贫致富之路。
藤县是著名的粉葛之乡,和平镇是全国最大的粉葛生产基地,年产粉葛约占全国的1/6。
“和平镇田地少,人均半亩多一点,但是土质肥沃,气候适宜,非常适合粉葛生长。要脱贫致富,得在粉葛产业上做足文章。”和平镇党委书记苏柱庆说,为促进农民增收,当地政府积极推进粉葛产业化,以“农户+合作社+公司”的方式发展粉葛产业。
在葛多宝合作社粉葛加工厂,记者见到:工人将粉葛进行清洗加工,最后在产品车间里出来的就是葛粉,再对葛粉进行预包装。
葛多宝合作社社员蔡健欢说:“粉葛经过深加工,可以加工成葛片、葛粒、中药材等,附加值大大增加,也提高了农民的收益。”
据统计,目前和平镇有80%的农户在种植粉葛,面积3万亩,年产鲜葛约7万吨,年产值约2亿元,带动1900户贫困户增收。
除了粉葛,肉桂也是藤县主抓的一大产业。“今年预计收获干桂皮300多公斤,按照市场价来计算,仅干桂皮的销售就能给我带来4000多元的收入。”在岭景镇篁村,贫困户蒙相锋正在家中忙着打包干桂皮。
篁村驻村第一书记卢榆枫介绍,村里成立了农产品贸易公司,采取“合作社+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的方式,吸纳118户贫困户625人加入合作社。当价格出现波动时,由合作社实行价格兜底,保证农户利益不受损。
几年时间,藤县还大力发展八角、柑橘、杉木、荔枝、龙眼等绿色生态产业,以创建示范区,带动上下游发展,点线连成片,乡村组成面。
目前,藤县有各类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109个,56个分布于贫困村,全年示范区产值达9亿元,带动种养殖业、乡村旅游业等农业上下游产业发展,直接或间接带动近2万户贫困户就业或发展产业。去年共有298个村(社区)的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4万元,收入超10万元的“明星村”有33个。
企业引进来,岗位多起来
7月3日,在藤县金鸡镇民乐村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的扶贫车间内,180多名女工人在玩具加工生产线上对零件进行上色、组装。中午12时,贫困户张远金在扶贫车间完成最后一道工序,步行回家。
“我在搬迁点附近的扶贫车间上班,每个月工资2700元,务工之外还种了3亩花生,不但偿还了贷款,还有了积蓄,去年脱了贫。”张远金告诉记者。
张远金口中的扶贫车间,是金鸡镇引进东莞的一家玩具公司开办的,车间安置在村中,可安排就业岗位400多个,人均月收入2800元。
距离玩具扶贫车间30多公里的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里,在扶贫车间工作的黄建忠去年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我现在工资有6000元左右,比在广东打工赚得多。”在陶瓷产业园,吸纳了像黄建忠一样的7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
入驻的陶瓷企业推行“企业+车间+贫困户”的模式,将陶瓷产业发展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有效衔接,6家企业建起了扶贫车间。
企业引进来,岗位多起来。近年来,藤县引进龙头企业,创建各类扶贫车间,拓宽了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
打造“地头式”扶贫车间。位于天平镇新兴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旁的农民工创业园,引进了蓝宇玩具、好尔电子等20家企业进驻,已吸纳超500人就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