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香菇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2)
时间:2020-07-07 18:07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菌袋生理成熟后,进入出菇管理阶段。可从菌龄、色泽、气味、手感等方面判定菌袋成熟度。当栽培品种菌龄适宜,菌袋表面70%左右已转为茶褐色或棕红色,菌料有香菇的特有气味,手捏菌袋有弹性,个别菌袋有袋内菇时,表明菌丝已生理成熟,可进行出菇。
香菇属变温结实性菇类,在一定的温度10℃-30℃(因品种而异)、8℃-10℃温差(因品种而异,有的品种可恒温出菇)、空气相对湿度80%-95%,通风、散射光照、振动刺激下,连续4-6天,菌丝扭结并形成原基,进而发育形成菇蕾。
菌袋含水量低于40%时,需及时补水,才能形成菇蕾。补水时间、补水数量直接影响出菇产量和质量。补水过多,菌丝呼吸受阻,易烂袋。补水方式有注水法和浸水法两种。第一次补水后菌袋重量可达到菌袋制作时的重量;以后补水量可控制在上茬菇出菇前菌袋重量的90%以内。
不同栽培模式有不同的出菇管理办法。层架栽培的,以培育花菇为主;地面菌棒立摆栽培及覆土栽培的,以培育含水量低的“白面菇”为主,出菇阶段要围绕培育优质菇的目标进行管理。当菇蕾直径长至3厘米左右,在出菇温度范围内可适当降低温度、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加强通风、提高光照,以提高香菇质量。根据菇体颜色确定喷水次数和喷水量。
八、采收
采收前不宜喷水,以减少菇体含水量,提高菇品质量。鲜销香菇在菌膜微破、不开伞时采收,根据情况每天可多次采摘,采收时可即时进行分级,提高销售等级。干制香菇在菌膜已破,菇盖展开七至八成时采收。
一茬菇采收后养菌7-10天,再补水催蕾,一般可出菇3-5茬。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农业农村部蔬菜专家指导组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南方水稻防涝抗灾技术指导意见
- 下一篇:益阳市实行农村集体聚餐备案登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