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香菇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
时间:2020-07-07 18:07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日期:2020-07-07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343 一、栽培季节
春栽越夏中棚立体栽培模式,应在1月下旬至4月中旬接种,5月中旬前必须进棚上架以利于越夏。
秋栽冬春花菇生产模式和秋季大棚保鲜香菇栽培模式,栽培适期选择依据是接种时当地的旬平均气温不超过26℃,中原地区一般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接种。
冬春栽夏秋出香菇生产模式,一般在12月至翌年3月上旬接种,在这一时间段,菌袋制作越早越好。
二、品种选择
香菇不同栽培模式、不同栽培季节应选用不同温型的品种。春栽品种应选择长菌龄菌丝相对耐高温的品种;秋栽花菇品种应选择短菌龄品种;中菌龄中温品种,既可春栽又可秋栽,建议根据生产实际选择。
三、原料的选择
香菇栽培主料以硬质阔叶树种粉碎的木屑为主。辅助原料有麦麸、玉米粉等,主要用于补充氮素营养。添加剂有石膏粉、石灰粉、硫酸镁等,以补充矿物质成份和改善培养料化学、物理状态。
香菇栽培原料配方,木屑78%-83%,麸皮15%-20%,石膏、石灰各1%。具体配方选用,根据栽培模式及装袋时的温度适当调整,冬春季节制袋时,麸皮用量16%-20%,不添加石灰;秋季制袋时,麸皮用量15%-18%,添加石灰1%,添加石灰的目的是防止培养料变酸。
四、制袋
根据栽培模式选用塑料袋规格,出菇周期短的高温地区一般选用折径15-17厘米塑料袋,出菇周期长的冷凉地区一般选用折径17-18厘米塑料袋,袋厚0.6-0.7毫米。
拌料前用2-3目的铁丝筛将木屑过筛,剔除小木片等硬物,以防刺破塑料袋。装袋速度要快,麸皮加入培养料后,从培养料拌好到开始灭菌,时间不超过6小时。装好的料袋要松紧适度,用手指按袋,袋面呈微凹状为妥。
灭菌时要用压力式温度计量测灭菌层架中下部料袋温度。常压灭菌温度上升到100℃保持16-20小时;高压灭菌前,料袋上刺微孔并粘贴透气胶带,防止灭菌时胀袋,建筑装修用的纸胶带有较好的应用效果。灭菌温度上升到123℃时保持4小时。
五、接种
接种时要保持接种环境洁净,严格无菌操作。接种前,每立方米空间用4克-6克二氯异腈尿酸钠烟剂,对接种空间及料袋表面烟熏消毒,烟熏时间半小时以上。操作人员要做好个人卫生,按照无菌操作规程接种。接种时料袋温度应降到30℃以下,用适龄菌种接种。接种孔数及接种量与栽培模式有关,冬春季节接种,每袋3-4孔,接40克-50克菌种;早秋大袋栽培花菇,每袋6-9孔,接70克-100克菌种。
六、发菌管理
发菌期要严防袋温超过32℃,防湿控光,注意通风换气。发菌要求的适宜条件是,袋温20℃-30℃,最适温度25℃,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无光或暗光,加强通风换气。可通过变换菌袋摆放方式及摆放密度,结合通风换气调节发菌温度。
发菌中后期,需对菌袋刺孔增氧。刺孔后,菌袋呼吸旺盛,袋温升高,为防刺孔后袋温超过30℃,可在气温较低时刺孔,对同一发菌棚内的菌棒刺孔,要分批进行。刺孔后摆稀菌袋,加强通风散热。规模化生产菌袋,常采用一次刺孔法,菌丝满袋后,用刺孔机械或直径约0.5厘米的工具对每袋刺孔60-80孔,深至袋心。也可采用两次刺孔法,第一次在菌丝圈菌丝完全相连后,用直径约0.3厘米粗的工具对每个菌穴已发菌部位刺6-8个孔,第二次刺孔同一次刺孔法。
菌袋菌丝长满后,不同品种会出现多少不一的瘤状物,并同时进入转色阶段。转色要求的适宜温度是15℃-25℃,最适温度为18℃-22℃,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左右,辅以适当的通风和散射光刺激。转色过程中菌袋内常分泌出棕色汁液,一般情况下可从刺孔处蒸发,不用单独排出。转色深浅与转色条件及不同品种特性有关,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转色完成需要20天左右。
七、出菇管理
|
- 上一篇:南方水稻防涝抗灾技术指导意见
- 下一篇:益阳市实行农村集体聚餐备案登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