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海南省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计划》的通知(琼农办〔2020〕202号)(2)
时间:2020-07-07 16:13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3.健全监管机构,明确监管职责。市县农业主管部门和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质量监管站)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管工作,对种植类农产品、畜禽产品、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做到有机构或岗位,配强监管人员,明确产品监管、生产环节质量监控、风险监测、监督抽查、执法等环节的各自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尤其是机构改革后,市县农业行政执法、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不缺位、工作不断档。(牵头单位:厅质量监管处、种植业处、畜牧兽医处、水产养殖处、农业行政执法局、渔业监察总队。责任单位:市县农业部门)
4.增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按照有机构、有职能、有人员、有办公场所、有检测设备、有工作经费“六有”要求,抓好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推行在行政村一级配备(或兼职)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负责巡查并及时向农业农村部门报告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依托村两委推动建立村级网格监管员(宣传员、信息员)队伍,加强对投入品采购、标准化生产、安全用药、规范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宣传指导和基地抽样快检,逐步推行网格化管理。(牵头单位:厅质量监管处、种植业处、畜牧兽医处、水产养殖处、农业行政执法局、渔业监察总队。配合单位:省级检测机构。责任单位:市县农业部门)
(三)进一步提升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实施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
5.全面开展检验检测,为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一是推进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健全以省级检验检测机构为骨干,市县、乡镇检验检测机构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提升定量检测能力,力争80%的市县级检测机构能开展定量检测。二是发挥省、市、县、乡镇四级监测网络作用,加大对种植类农产品随机抽样力度,增加产地、“三前”环节的抽检比例,提高例行监测的时效性、准确性、真实性和覆盖面。三是提高风险监测的针对性,加强预警分析,对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单位开展风险监测。四是组织农业执法人员和检测机构对种植类产品生产基地实施监督抽查;五是组织动物疫控中心、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开展畜禽、水产品产地监测和监督抽查,强化生产环节质量控制。(牵头单位:厅质量监管处、种植业处、畜牧兽医处、水产养殖处、农业行政执法局、渔业监察总队。配合单位:省级检测机构。责任单位:市县农业部门、执法部门)
6.实施技术帮扶,助推市县检测机构能力提升。依托省现代农业预警中心、省橡胶站、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及第三方检测机构技术力量,组织技术工作组深入市县调研及指导检验检测和实验室规划工作,提升市县检测站的检测技术水平和设备运用能力。建立健全质检机构能力验证、监督检查制度,扩大能力验证覆盖面。建立农业农村系统质检机构统计调查制度,及时掌握质检体系管理运行情况和年度变化情况,针对性加强指导和服务。继续推动基层质检机构双认证。开展检验检测人员业务培训,力争市县级检测机构检测员掌握定量检测技术,为市县培养业务骨干。(牵头单位:厅质量监管处。配合单位:省级检测机构。责任单位:市县农业部门)
7.强化农产品持证出岛工作。一是完善各市县出岛检测抽样、检测、出具报告、劝返处置等工作流程。二是强化码头出港农产品的接单、验货、抽样、检测、反馈、劝返、设卡等工作流程,强化港口监督人员纪律和管理制度。三是抓好省内监管,对产品销售市场做好信息跟踪,做到“内紧外松”,随时做好出岛农产品应急处置工作。(牵头单位:厅质量监管处。配合单位:省现代农业检验预警防控中心。责任单位:市县农业部门)
8.深化风险评估。每年召开一次风险评估会,围绕农业产业实际,查找重点品种风险隐患。对已知风险深入评价危害程度和产生原因,掌握风险关键控制点,制定管控技术措施。对未知风险进行全面排查,研究风险来源,及时提出预警建议,形成风险报告。(牵头单位:厅质量监管处、种植业处、畜牧兽医处、水产养殖处、渔业监察总队。配合单位:省级检测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责任单位:市县农业部门)
9.完善应急机制。实施全天候农业生产舆情监测,对重点舆情快速反应、持续跟踪、全面研判、积极引导,加强与主流媒体及相关辟谣机构的合作,及时识别并快速破除谣言,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针对问题多发地区和重点品种,及时排查风险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置,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牵头单位:厅质量监管处、种植业处、畜牧兽医处、水产养殖处,农业行政执法局、渔业监察总队,配合单位:省级检测机构。责任单位:市县农业部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