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内蒙古推动传统奶食品转型升级 促进奶业振兴(3)

  内蒙古自治区食品药品稽查总队副总队长王齐田表示,上述要求以乳制品规模化、现代化生产为目标,对行业准入提出较高要求,不适用民族传统奶制品小规模、手工化的生产方式,因此造成内蒙古民族传统奶制品生产企业无法申请SC生产许可,也不能申报“三品一标”产品,无法进入大型商超销售,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他建议,国家发改委研究设定特殊准入条款,适用和扶持少数民族地区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

 

  二是严格措施确保奶源供应安全、稳定。传统奶制品的生产规模上来后,奶源供应成为摆在眼前的难题。然而,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奶制品加工作坊反映,稳定奶源供应不足。一方面,奶牛养殖产业化程度不高,导致原奶产量及质量不稳定,原奶价格波动较大;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小作坊没有奶源基地,只能收购散奶,缺乏品质把控。“我都是从周边奶站或牧户收奶,因为没有检测设备,牛奶发酵后才发现有质量问题。”娜仁图雅说,奶制品加工作坊普遍存在这一难题。

 

  民族传统奶制品的检测能力不足是另一制约因素。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调研发现,当前不少牧区的原料奶来源复杂,既有农牧民散养牛奶,也有大型乳企拒收的奶站牛奶,甚至还有用奶食品半成品做生产原料,绝大多数小作坊没有检验检测设备。对此,内蒙古为民族奶业旗县区安排检测经费,提升奶食品原料奶和成品的检验检测水平。王齐田介绍说,内蒙古打算给100多家示范试点配备原料奶检测设备,在各示范园区建立传统奶制品检验检测体系,同时依托当地的区域性食品安全检验中心,开展奶制品抽检工作,切实把好质量安全关。

 

  刘永志建议,大力推动民族奶制品标准化奶源建设。通过以奖代补形式进行补贴,支持家庭牧场、合作社和第三方奶源服务组织建设标准化奶厅、购买挤奶设备和良种奶牛等,解决农牧民有牛不挤奶、民族奶制品生产缺奶源的双重难题。

 

  三是解决农牧民和生产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问题。不少像恩克这样的民族奶制品加工厂负责人表示,他们在升级改造小作坊的过程中,需要购置标准化生产、检验、包装设备,扩大奶牛养殖规模,并培养生产检验技术人员,急需资金支持,但由于缺少抵押担保,很难申请到银行贷款。

 

  针对资金难题,内蒙古拟申请建立“传统奶制品发展基金”。然而,按照2019年国务院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国务院令第722号),第二十五条规定“设立政府性基金、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涉企保证金,应当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或者经国务院批准。”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是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不具有全国普遍性,因此无法纳入法律、行政法规,报请国务院批准难度较大。业内专家建议,国务院对传统奶制品等地区特有经济设立扶持基金,或批准地方政府设立基金,扶持特色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