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空心村”到“产业村”的长城实践(2)

  为此,长城村对特色产业后续管护实行分片责任制,每名村干部负责一个特色产业的管护,10名“产业发展服务岗”的党员每天奔走在田间地头。

 

  “我们每个人都负责一个产业,年底拿业绩说话,现在我把村集体的地看得比自家的地还重要!”负责辣椒的成远华、韩家松每天早晨5点多就带着村民下了地。

 

  小小辣椒苗,树树甜蜜果,见证着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变强、从“空壳”到“盈利”的华丽转身。

 

  重生态 绿色经济增添活力 

 

  长城村峰峦叠嶂、山环水绕。将军坝一带,上下游300多亩的土地和20多亩的堰塘,正在建设“肉牛+土鸡+冷水鱼”立体生态循环养殖基地。

 

  “我每天工资80元,干了一个月了。老板说了,等全部建好后,让我们帮着养鸡、养牛、喂鱼,月收入2000多元。”建卡贫困户向以奎笑着说。

 

  向以奎口中的老板叫冉启宋,重庆民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大进镇云凤村村民。去年11月,他在开州区多处反复考察比较后,选择到长城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他们看中的正是这里的地理优势、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

 

  “肉牛养殖场马上投入使用,产生的牛粪可以养蚯蚓,蚯蚓正好是2万只万源旧院黑鸡的饵料,鸡粪和牛尿通过发酵可以饲养红虫,作为冷水鱼的饲料。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闭环,做到了环保无污染。我们的各种建筑也按照村产业规划要求,与田园风光和谐相融。”在冉启宋口中,一个立体生态循环养殖系统架构起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长城村产业发展全域。

 

  冉启宋介绍,去年养殖场工程建设期间,至少为60名村民提供了临时性工作岗位,通过土地流转、务工收入带动6户贫困户增收。养殖系统完全运转之后,可常年吸纳10余名劳动力就业,并采取产业托管的方式,助力村集体和贫困户增收。

 

  “我们通过村集体引领示范一批、引进企业发展一批、培育村民创业一批、盘活僵化项目一批‘四个一批’,全面推进产业发展,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刘成国说。

 

   村民成远术在全村发展热潮的感染下,再也坐不住了,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东风,联合四川省宣汉县的一个股东,投资70万元发展60亩红心猕猴桃。

 

  村民陈明友曾养殖泥鳅60余亩,但因暴发洪水,损失惨重,项目停摆。刘成国获悉后,四处奔走,为其引进40万元社会资本投资,陈明友再度“满血复活”,泥鳅养殖产业焕发新生。

 

   建新村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今年3月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后的奋斗目标。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长城村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在厚植产业发展沃土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乡村旅游。

 

  走进长城村7组人居环境试点处,房前鲜花绽放,屋后瓜果飘香,农舍与周边的青山绿水相映成趣,让人不禁浮想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风雅情怀。沿路的磨盘、石墙、青砖、灰瓦,勾起了久违的乡愁。

 

  投资1200万元的石溪河沿岸生态化改造项目即将开工,完工后,绵延1000多亩的长城坝产业观光带、乡村旅游综合体将初具规模。

 

  长城村入户公路硬化项目接近尾声,6月底长城村将实现全村入户公路硬化率100%。

 

  “长城村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自然聚合了观光、休闲、采摘、捕捞、垂钓、避暑、餐饮、住宿等乡村旅游全域的各个链条。”刘成国表示,长城村位于四川巴山大峡谷、大进旅游环线的三角地带,镇上规划修建的15公里旅游公路建成后,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拉动下,将会引流越来越多的游客到长城村观光、消费,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