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吉林省推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作述评(2)

  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9年全省家庭农场发展到3.12万个,同比增长16%;农民合作社发展到8.94万个,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各类龙头企业发展到2600个,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530户(含47户国家级龙头企业),效益、规模明显提高。2019年,全省新型经营主体经营规模达到2455万亩。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深入组织实施农民培训“1231”工程。桦甸金牛牧业总经理潘淑红,2019年参加了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和省外办组织的赴荷兰学习。她说,“我回来后,首先要成立协会,整合全区域肉牛养殖户,统一制定标准,统一产销。让我们的肉牛产业实现标准化、专业化,走向现代化。”她是2019年赴日本、韩国、法国、德国和荷兰培训的8期135名农民之一。2019年,全省还组织赴北京、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实训2000人。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5099人,完成青年农场主培训100人,职业经理人培训100人,冬春培训农民及技术员114.42万人,比上年度增加近10万人。

 

  推进适度规模经营。2019年全省土地流转面积2828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44.88%,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连续多年增长都在3个百分点以上。农安县、九台区、梨树县、东辽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超50%,四平市本级、延吉市比重超60%。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组织方式、服务模式的有机组合,重点是解决“谁来种地”和经营效益问题。我们必须继续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规模效益;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水平管理人才培育,造就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发展动能加速转换释放

 

  农村土地确权及“三权分置”改革。基本摸清农村集体耕地底数为9389万亩,实测面积876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3.3%,颁证率达到95.2%。放活了农村土地权能,通过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有效释放经营权抵押、担保、入股等权能。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吉林省是国家确定的3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省之一。2019年全面完成清产核资任务,全省乡村组三级共清查确认集体资源性资产1.62亿亩,已清查资源性资产1095.58万公顷。

 

  推进乡村治理制度改革。建立了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组织推进机制。组织全省相关县、乡、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和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吉林省是全国唯一一个省级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截至2019年末,全省累计铺设村级金融服务站1840余个,组建物权机构40余家,推动建立各类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基础网点600多个,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覆盖率约98%;2019年当年共为26.7万农户提供风险保险184.7亿元,较改革初期的2015年末增加98.06亿元。

 

  推进其它领域改革。农垦改革以推进区域垦区集团化改革和农场企业化改造为主线,进一步巩固扩大农垦改革“两个三年”任务成果。截至目前,全省已挂牌运营或正在着手组建的农垦现代农业企业达到108家,其中区域农垦集团公司14家,农牧场子公司71家,专业产业公司23家,有效带动了属地农垦资源资产整合和产业优化升级。

 

  实践证明,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实现快速跃升和整体跨越,关键在于构建形成了五个有效机制。

 

  构建形成了一整套的规划统领机制。完善的规划体系是科学的顶层设计、实施推进的统领,是时间表、路线图。

 

  2015年全国两会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后,按照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编制了《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总体定位是将吉林省打造成全国粮食主产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综合实验区。战略方向是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打造绿色大粮仓、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同时,指导市(州)、率先县编制本级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规划,进而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梯次跟进的规划体系。修订后的目标是:到2025年,长春市和其它9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及市(州)城市周边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30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构建形成了上下联动的组织领导机制。高位统筹,强化组织领导是保证。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