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粮食安全的白城强音(2)
时间:2020-06-28 12:01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2006年,白城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工作,并以其抗旱节水、防风固沙、培肥地力、节本增效的综合效应赢得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广泛认可。目前,全市保护性耕作面积由仅有不足几十亩的试验田,到示范初期的500亩,再到现在的323万亩。
“白城市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如果说,保护性耕作是白城市农业技术上的一大亮点,那么高度农业机械化则是一枝独秀,在采访中,白城市农业农村局有关人员告诉记者,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100%,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玉米突破了机械化收获的瓶颈,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8%。
同时,为落实“藏粮于技”的战略,今年白城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创新农业科技培训方式,组织市县农业专家采取电视远程教育、12316农技服务热线、电话和微信咨询等形式,大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和农业新技术,对农民群众进行在线培训、在线指导、在线答疑,目前全市已开展各类培训963期,10.14万人次。在此基础上,白城市还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节肥节药配套、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和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玉米螟技术,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粮食单产水平,提升了粮食品质,在数量和质量层面保障了粮食安全。
提升产业层次 增强产品效益
“去年我种了2垧半粘玉米,毛收入2.9万元,扣除生产费用纯收入2.5万元。”聊起去年的收成,大安市红岗子乡马营子村李围子屯的农民王展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告诉记者,他今年种的是订单企业提供的鲜食玉米,企业免费提供种子、技术, “合同上写好了多少钱收购,到时候一分不差都付给你;如果玉米的行情涨了,公司还再补几分钱。我觉得给他们种地相当放心。”
“粮食安全不仅要保证生产数量,还要有市场竞争力,增强抵御和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则是重要的抓手。”据白城市农业农村局有关人员介绍,近年来,白城市在全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做大生产基地、做强加工基地、做实品牌农业,不断优化供应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农牧业产品附加值,积极探索以“农”为本的产业化之路,让农民的“粮袋子”变成“钱袋子”,收获了既要粮满仓,还要腰包鼓的双份红利。
“养20万只鸭是家庭副业,养2000万只鸭才能支撑一个企业。”白城市农业农村局有关人员表示,一个知名度高的龙头企业和牌子响的拳头产品,能够推动一个产业升级,带动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大发展,是龙头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也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显著特征,为此,白城市通过“四化”推进农业产业化来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产品效益。坚持“规模化”生产,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粮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和高标准养殖园区,培育一批“数村一品”“数乡一业”跨行政区域的特色优势种养产业带,最大限度地扩大种养基地生产规模;坚持“组织化”管理,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坚持“外引内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深度开发特色农产品加工产品;坚持“链条化”发展,坚持“全链条、全利用”的产品开发战略,走精深加工、系列开发之路,促进种植业、支撑养殖业、活跃流通业、联结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集聚,走产加销一体化之路;坚持“品牌化” 经营,通过与国内外的食品行业知名品牌企业进行战略性合作,加快白城食品品牌化的进程。并鼓励和扶持生产基地农户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申报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尤其申报国家或省级驰名商标、知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创建知名品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目前,投资超百亿元梅花30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基本实现了全市玉米就近就地转化消纳。此外,还建立了一批产品种植基地和特色园区,孕育出白城弱碱米、白城燕麦、白城绿豆等地理标识和知名品牌。
粮丰天下安。“六保”“六稳”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贯穿的主线,粮食安全是重要任务之一。我们要把粮食安全紧紧抓在手上,担在肩上,保质、保量、保长远,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为白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为全省的粮食安全交出白城答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