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实探水产市场:三文鱼销售遇冷,但长期影响有限(3)

  “虽然目前盒马在相关海鲜产品旁附有检验报告单,检验日期为6月17号,按理说应该没有问题,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在水产区旁边,两位顾客在交流中如是表示。

 

  这一影响或还在继续延伸。东方国际水产中心的一名店主向记者透露,部分售卖生鲜的店铺已关门,还有一些摊位尽管向消费者强调自己销售的是国产生鲜,但是明显大家都不太愿意买了,“也一样没生意”。

 

  或加速农批市场变革

 

  自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相关疫情发生后,为了防止疫情再次传播并保障大众安全,过去近一周的时间,多地均宣布开展了相应检查。

 

  在此背景下,有资深零售专家第一时间表示,新一轮的疫情状况,有可能对所有的进口低温冷藏冷冻生鲜品类带来影响,涉及奶制品、蔬果、鱼、牛羊肉等。该专家指出,这些食品进口量、国内市场的销售量都会有所萎缩。他还发出提醒,希望商超企业注意,及时调整商品结构,重新布置供应链。

 

  来自前瞻网的数据显示,生鲜产品作为我国的基础消费品之一,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的提高,2019年,我国生鲜零售市场总额已经突破5万亿元。记者注意到,在此背景下,因对提高客单价有帮助,进口生鲜正逐渐成为各大商超乃至生鲜电商的新宠,消费者亦乐意为此买单。

 

  那么,此次的疫情新状况会否对商超渠道带来影响?在下架三文鱼后,商超卖场会否继续调整其进口生鲜类产品的采购情况?

 

  永辉超市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其当前还未调整,并表示应当会依据此次疫情的发展情况和政策指导来看。

 

  某中型生鲜连锁超市创始人向记者坦言,其不会调整进口生鲜类产品。“生鲜进口多是隐形进口,其实很多食品的原材料是从国外进口,果汁、肉制品以及各种谷物,只不过消费者一般并不清楚。真正进口的海产品、水果蔬菜等量相对较少。散装卖,消费者其实也并不清楚产地,影响不会太大。三文鱼品类可能毁了,但很多人不知道,很多三文鱼都是中国的淡水鱼”。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也表示,此次的“三文鱼事件”总体上不会对进口生鲜造成太大的影响,政策不会专门指向对进口产品的限制。她还指出,为了保障食品卫生安全,有关部门可能会对进口产品加强检疫检验,同时对国内生鲜食品的经营环节也会加强监管。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短期来看,进口生鲜尤其是三文鱼单品产业链上的多方将承受一定损失。

 

  “目前主打进口的日料餐饮是重灾区,高端超市如上海城超,仓储麦德龙、山姆,它们的进口生鲜占比也多些。其它非主打进口的,直接国产替代即可。”联商网高级顾问团成员王国平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在他看来,进口生鲜供应商会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调整,前期采购的也可以根据疫情协商跟外国供应商协商处理。“现有手上的货真处理不了,进入加工企业或冻库,过段时间放出来,有一定的折价就是了。亏是肯定的,但不会伤筋动骨。”

 

  王国平向记者指出,在生鲜进口上,我国的相关监管制度一直都有,但在执行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从养殖到进入屠宰到渠道,全部都有明文规定。但是越南等地的走私肉还是照样在市场卖,生鲜产品基本不能追溯,成本太高”。

 

  当前,一些农贸批发市场也是进口海鲜的重要销售渠道,相比而言,规范程度更低。对此,王国平认为,未来产业链上多方发展起来就会寻求跨过农批市场,减少中间环节。农批市场有了竞争压力,也会被动规范,寻求更加高效生存空间。“一些重大事件会有效加速农批市场变革”。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