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真假难辨的“特医配方粉”(3)

  6月11日,数名维权家长在与广州市卫健委的沟通中获知,目前针对医院的专项调查缺乏相关直接证据。广州市卫健委表示,不会存在偏袒涉事医院及医生的情况,希望家长们能进一步补充提交真实有效的证据资料,案情一经查实,将对涉事医生做严肃处理,严重者将吊销医生行医资格证。

 

  02


  突然警觉起来的家长

 

  中国针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监管规范起步较晚。2010年,原国家卫生部发布《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针对0月龄至12月龄人群),于2012年正式实施。而直到2013年,国家才首次出台《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针对1岁以上人群)和相关生产规范,市场监管总局则于2016年3月出台管理办法。

 

  根据2010年发布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标准除去对蛋白质、脂肪等化合物做了指标规定外,对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其他可选择成分均有明确的指标要求。

 

  要求如此严格,目的在于要能在能量和营养成分上满足在婴幼儿生长发育快速阶段有特殊医学状况婴儿的生长发育需求。1岁以内的婴儿,主要从母乳或配方奶粉中获取蛋白质和营养,如果摄入不足,极有可能患上“重度营养不良综合症”。

 

  据广州地区家长反馈的情况,当地医院最早推荐患儿服用固体饮料的时间是在2018年。而无论是郴州还是广州,都并非第一个卷入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的地点。

 

  2019年5月,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北京京都儿童医院儿保科的医生向家长推荐固体饮料“佳瑞宝”,且该医院与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妇产医院(东院)以及周边商店售卖宁波特壹、金大洋等“三无特配粉”。2019年7月,《人民日报》记者调查发现湖北省宜昌市一母婴用品店将“雅乐迪”固体饮料冒充适度水解蛋白配方粉售卖;同年12月,澎湃新闻曝出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将固体饮料“舒儿呔”当特医奶粉推荐给过敏儿童食用。“雅乐迪”和“舒儿呔”同属同一个公司山东梵和生物旗下产品。

真假难辨的“特医配方粉”

  就在这些新闻事件持续发酵、各地监管执法机构多次发布查处公告的同时,2019年12月,“贝儿呔”产品更换包装,新包装开始在罐体以更醒目的字体标注出“营养素固体饮料”的字样。

真假难辨的“特医配方粉”

 

  一位家长提供的贝儿呔前后包装对比。

 

  “佳瑞宝”“雅乐迪”“舒儿呔”“贝儿呔”“敏儿舒”……这些被曝光的固体饮料,名字非常相似且多有影射婴幼儿的过敏症状,它们均由地方小厂商生产,都是首先打通医院医生这个环节,成为向家长推销其产品信息的第一出口,并基于医院附近的药房和母婴店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

 

  这些产品在包装上会标注“氨基酸配方粉”“适度水解蛋白配方粉”等字样,这些字样让消费者对其性质也难以起疑。但实际上,这些以“配方粉”标注的产品均是蛋白质、维生素等元素未达到奶粉产品标准的营养素,根本无法充当婴幼儿的日常主食。

 

  2020年5月1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选购消费提示》,明确指出固体饮料“产品配方、生产工艺、标签和说明书等不需要产品注册审批,不能为特殊医学状况人群提供营养支持,不能标示适用人群,也不需要在医生和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如果用固体饮料替代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长期食用,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接二连三的媒体曝光新闻开始引发越来越多过敏患儿家长的警觉。他们开始重新审视摆在家里的那些“奶粉”罐子。

 

  湖北孝感的李元是其中一个这样的妈妈。一年前,她的孩子刚出生时,曾在武汉市儿童医院被医生推荐了圣元优博氨基酸配方粉。重新翻出家中的奶粉罐子后,李元发生该产品的包装上既没有显示“国食注字”这样的注册批号,也没有标注“特殊医学用途”的字样。同时注意到这些“细节”的,还有湖北其他地区的十余名家长,他们均是在同一名医生推荐下购买的这款产品。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