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鲵极阳爱生:一生为鲵,极尽全力

中国大鲵,是中国特产的一种珍贵野生动物,因叫声酷似小孩儿啼哭,俗称“娃娃鱼”,但它却并非鱼类,而是体形最大的一种两栖动物。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约3.5亿年,是比恐龙还早的“地球纪念物”和极其珍贵的“活化石”,被列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中国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

阳爱生,原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资源研究室主任,一生都在从事水产动物的研究与保护工作,尤其在对大鲵的人工繁殖及价值研发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有趣的是阳爱生一开始并不是研究大鲵的,甚至在决定接下大鲵人工繁殖研究课题后,还对大鲵知之甚少。那他为什么会突然对大鲵研究感了兴趣,又是如何做到为研究大鲵奉献一生的,他与大鲵之间究竟发生了哪些难忘的故事,不妨一起去听听阳老讲述他与大鲵的缘分。

鲵极阳爱生:一生为鲵,极尽全力

临危受命,啃下国内水生动物繁殖三大硬骨头之一

大鲵不仅是水中的“活化石”,更是水中的“活人参”,其在食用、药用、观赏、科研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大鲵一直被作为一种水产资源收购,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有一吨大鲵换5台卡车外加32吨小麦的记录。

巨大的利益诱惑,让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大量非法捕捉贩卖大鲵,再加之天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因素,使得大鲵野生资源锐减。保护野生大鲵、进行大鲵人工繁殖研究刻不容缓。

然而研发的道路却并不顺畅,为全面保护和研发大鲵,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挂牌成立了国内首家专注大鲵研发的机构,在开展了七个年头的研究后,仍无实质进展。

转机发生在1977年的盛夏,当时国家农牧渔业部科技司的一位官员到访了桑植县,关注到了当地的娃娃鱼研究所,了解到研究所在研发上遇到困境后,该官员要求湖南省相关领导与部门要积极配合与支持该项研究。任务就这样层层落实到了阳爱生所在的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作为所里科研负责人员,阳爱生担下了寻找和安排大鲵研发人员的责任。

征集报名的通知发出去了,所里却迟迟没有人愿意报名。看到这个结果阳爱生并不意外。众所周知,大鲵的繁殖是国内水生动物繁殖的三块硬骨头之一(其它两项是白鳍豚和鳗鱼);其次,大鲵一般都栖居在大山沟里,交通不便,去了就相当于与世隔绝;加之当时研究员的评职称与加薪都与能否出成果挂钩。如此一来,研发陷入瓶颈的大鲵人工繁殖项目自然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

作为党员,同时也是负责人,阳爱生认为无论如何项目不能因此就黄了,实在没人去,那就自己上。下定决心后,阳爱生辞去了当时所有的职务,一心奔赴山里,开启了大鲵人工繁殖的研发工作。

一战成名,专注中国大鲵的价值研发与推广

来的山沟里,第一次见到大鲵,阳爱生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娃娃鱼真的太漂亮了,有金黄色的、红棕色的、褐灰花色的……表皮甚至会随着山里的地质条件不同而长出各异的花色纹理。”阳爱生回忆起初见大鲵的惊艳。

鲵极阳爱生:一生为鲵,极尽全力

随着对大鲵的了解越来越多,越发激起了他研究大鲵的兴趣。但当时可供研究参考的资料非常少,包括大鲵何时产卵等都没有相关记录,人工繁殖信息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任务硬,难度大,但阳爱生没有丝毫畏惧,对大鲵的好奇,让他有了探索未知、攻克难关的信心和勇气,在阳爱生看来,越是有挑战性,才越能感觉到自己工作的意义所在。

敢担风险,不畏艰难,阳爱生在桑植县桑泉水库研究娃娃鱼,一待就是三年。每天跟着当地有经验的村民一起去寻找并观察大鲵,收集整理一手资料。说来也奇怪,娃娃鱼出没的地方,附近总会有五步蛇的身影。一次,阳爱生在水库进行考察,一条五步蛇不请自来,跳上了阳爱生划的小船。阳爱生笑言,当时没在怕,回家后才觉得脊背发凉。

在得知阳爱生接下研究大鲵人工繁殖的课题后,他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曾劝他放弃,他们认为这个课题不仅难攻克,研究的条件还异常艰苦,每天都在各种山沟洞穴里奔走,潜藏的危险也多。但阳爱生没有考虑那么多,就是感兴趣,就是想研发,抱着这样的信念,皇天不负有心人,阳爱生的研究竟很快就取得了质的突破。1978年,以阳爱生为开拓者的湖南水产界专家首先成功实现大鲵的人工繁殖,阳爱生因此被誉为“娃娃鱼人工繁殖第一人”,消息震惊了整个科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