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妈的酱,海底捞的汤,康师傅的面,文化让它们与众不同
时间:2020-05-24 12:04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中国的食品行业一直有几个现象级的企业,比如老干妈的酱,海底捞的汤,康师傅的面。
老干妈的酱,基本上无人可敌了,海底捞的汤,只要看看那些开了关关了又开的火锅店,就大致知道其坚挺的程度,而康师傅的面,眼下已经占据了国内方便面行业近五成的份额。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对传统味道的坚持,中国风中国味。老干妈重油重辣,爽到极致;海底捞,将人间百味浓缩到一锅汤里,鲜到极致;而康师傅,品种丰富,贴心到极致。 都说中国有一个行业,是有世界级声誉的,那就是中华料理,博大精深的中华料理让世人惊叹不已,照理,有这么好的口碑,早就应该有世界级的企业诞生了,可恰恰在这一中国人最擅长的领域,仍然是一片混沌。别的行业或多或少都产生了具备世界竞争力的企业,比如通讯行业的华为,交通行业的中国高铁,大洋彼岸那般贫瘠的饮食文化,可是它诞生的世界级食品企业却是最多的,饮料行业有两乐,快餐业有两位大爷…… 跟大洋彼岸的美国一比,就能发现中国食品行业巨大的差距。这与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不成正比,也与中国料理的世界声誉不相称。可见,基础好是一回事,但如果不能善加利用,依然跳不出窠臼。 推广中华美食,光靠几个游兵散勇是不够的。食品行业需要更多现象级企业,引领中国食品行业的发展。未来几年,对中国饮食而言,一个最重大的命题就是如何才能走向世界。 强大的始终是文化,不是产品 美国的快餐业双巨头麦当劳和肯德基这几年在中国市场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但不得不承认,能做到它们一样的规模的中国餐饮企业,一个都没有,兰州拉面、沙县小吃、黄焖鸡米饭倒是满大街都是,可是它是门类,不是品牌。 品牌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宗庆后吐槽可乐:搞得这个配方很神秘, 仪器一打都知道了!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确实几乎没有秘密可言,可为什么后来者很难复制它的成功。很难相信,没有这个配方的故事,没有可口可乐影响的一代代人的青春,它是否还能这么难被打败。 方便面其实具有类似的情况。可乐和方便面都曾经是青春的记忆。它和大家之间的故事构成了它们的核心竞争力。 阿里巴巴创始人兼B2B事业群总裁戴珊曾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张照片,分享了马云吃着方便面配咸菜的照片,这张照片引来500多万网友围观,网友看到这组照片后纷纷开始在评论区刷起了屏。
相信这张图一定勾起了不少人的关于泡面的回忆。 如果一样消费品,不同的人都能从它身上读到不同的故事,这就是成功了,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老干妈的酱未见得就比别人家的好了,可是这个品牌身上的故事是其他品牌不具有的,创始人传奇色彩的人生,地处偏远山区却能走向世界,这一切都造就了老干妈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围绕它身上的故事不断地自发性地强化它的品牌力,甚至连老干妈多年坚持不上市也成了加分项。 海底捞也不例外,消费者对海底捞的认同,不如说是对它鲜明的经营理念的认同。是文化将它们从芸芸众生中区分开来。 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文化。在这任何行业恐怕都是适用的。 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当然,文化不是僵化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化需要展现出灵动、开放和包容,才能吸引人。这是新产品消费领域始终需要面对的课题。 康师傅触底反弹是食品行业一个很有解剖意义的范本。这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不能小看传统美食的生命力,否则就可能犯战略性的错误。第二则是不要惧怕创新不要拒绝转型。简单地说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 一是坚定不移地走高端化的道路。 得中产者得天下。康师傅方便面在巩固经典基础上,以熬制高汤系列和创新新品稳步提升高端面市场占有率,黑白胡椒、高汤系列、锅煮拉面、DIY面丰富不同消费群体的多样化喜好。 二是丰富的消费场景和IP合作。 得新生代者得天下。此前热播的《老男孩》里面,有一集提到:萧晗和同学打篮球,打完吃了一碗康师傅金汤肥牛面。那碗方便面将一群年轻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奥运赛场外,一大群运动员围着一锅方便面大块朵颐,在这样的画面面前,中国人几乎没有抵抗力。
|
- 上一篇:食品安全是根本 康师傅三力齐发布局高质量发展
- 下一篇:方便面背后的中国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