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关于印发2020年全省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的通知(2)
时间:2020-05-22 15:49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六)着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以五得利、金沙河、金麦郎等带动能力强的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为主体,建设粮食产业化联合体,聚合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产加销有机融合,延长产业链,提升种粮效益。鼓励和扶持粮食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推行品种、肥水管理、病虫防控、技术指导、机械作业“五统一”,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
(七)努力提升科技水平。加快粮食作物品种更新步伐,培育推广一批稳产优质、附加值高、适宜机械作业及肥水高效利用的粮食作物新品种。重点建设15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探索总结不同区域粮食机械化生产模式、机具配套方案和社会化服务运行机制,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83%以上。集成推广精量播种、高效节水、精准施肥、变量施药、绿色简化高效栽培等粮食生产技术,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加强小麦施肥浇水、病虫草害防控和“一喷三防”等田间管理,确保夏粮丰收。
(八)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以黑龙港和坝上地区为重点,新增“水改旱”45万亩、达到75万亩,2020年秋季种麦再增节水品种及配套技术推广138万亩,全省小麦实现全覆盖。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9500万亩,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0%以上,化肥使用量继续保持负增长。培育100个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探索集成应用一批绿色防控技术模式,重大病虫草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农药使用量继续保持负增长。
(九)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针对今年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将偏重发生,草地贪夜蛾将早发重发,东亚飞蝗、土蝗可能大发生的情况,严密跟踪发生动态,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及早做好物资和技术准备,按照治早治小、分区分时、全力扑杀的要求,聚焦重点区域,加强分类指导,大力开展统防统治、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确保不大面积连片成灾,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加强与气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推进科学抗灾。积极推进小麦、玉米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扩大农业大灾保险试点,提高防范自然风险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定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稳定粮食生产重要意义的认识,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履职尽责,发挥好主责部门作用,主要负责同志要负总责、主管同志要主动抓,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三农”工作的首要位置,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抓实落地。要坚定粮食稳定发展的目标不动摇,坚定抓工作落实的劲头不放松,强化责任担当,加强统筹协调,加强调度指导,抓重点、攻难点,确保完成播种面积,确保产能稳定提升。
(二)层层压实责任。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根据省下达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和工作方案,细化本地工作方案,将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分解到县到乡到村,落实到季节、作物和品种,落实到地块,明确责任单位和人员。省厅将在春季、夏季播种期间,对粮食播种情况实行每周3次调度制度。各市县要及时掌握生产进度,及时开展调研督导,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推动各项措施落实。
(三)强化政策支持。统筹协调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农机深松、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配方施肥、农业救灾资金、科技创新服务等项目,集中力量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粮食生产示范区,提高种植效益。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创新金融品种,降低贷款门槛,增加对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种植大户、农机大户和加工龙头企业的信贷规模。创新信贷担保方式,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积极发展联保贷款,探索实行动产抵押、生产订单抵押等抵押形式,切实解决种粮农户贷款难问题。
(四)完善指导服务。扎实开展“送技术、促春耕、专家行”活动,发挥产业技术体系、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科技驿站作用,组织专家和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零距离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农村大喇叭、网络平台、微视频、微信公众号、qq群等技术传播方式,组织开展在线技术培训、远程服务指导,随时解决生产和技术难题。加强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等生产资料调度和质量监管,坚决打击制售假劣行为,保障农民利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