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祥云:培植“新兴产业”破解山区脱贫难题
时间:2020-05-13 17:48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日期:2020-05-13 来源:云南网-大理日报 浏览:160 “小云南,三年两季荒,半夜挑水钩担响,火把节里栽黄秧。”自古以来,地多田少,山多林少、产业单一,一直困扰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成为山区脱贫致富的最大难题。
为进一步破解山区发展难题,该县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用足产业扶贫相关政策,大力培植新兴产业。2019年全县产业覆盖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149户30468人,实现100%全覆盖。
引进贡菜 发展有了“新支柱”
正月间,踩着午后暖暖的阳光走在东山乡小庄子村的路上,到处可见一道道“绿色的帘子”。勤劳的少数民族妇女,正将青笋用刀横切成条,挂在核桃树间拉起的绳索上——绿色笋干(贡菜)成为寨子里赏心悦目的一道风景。
东山彝族乡小庄子村属于祥云县最偏远的山区村,离祥云县城120公里,是祥云县唯一一个傈僳族“直过民族”贫困村。全村有5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150户601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85人。这里山高箐深,交通闭塞,村民居住分散,多年来,都是以玉米、核桃等传统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群众收入偏低。
为有效解决小庄子村产业发展难题,东山乡党委政府在深入调研后,引入贡菜种植产业。从2017年种植贡菜以来,种植面积从最初的10多亩扩大到了现在的260亩。目前家家户户以种植贡菜为主要增收手段。行走在小庄子村内,那一道道“绿色的帘子”,承载的是全村群众的“致富梦”。
小庄子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收购商”的方式,通过村党总支牵头,与收购商确定了收购保底价,市场不好时,以保底价30元/公斤收购贡菜,以避免市场波动带来的种植风险,解决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在小庄子村的带动下,东山乡结合各村实际和贫困群众的需求,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品牌,在巩固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贡菜产业。截至目前,东山乡共发展贡菜500亩,加上其他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全乡贫困群众户均增收3000余元,为实现全乡稳定脱贫奠定坚实基础。
“每亩最少也能卖6000多元钱,现在我家不仅脱贫了,还住进了小洋房。”小庄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陈永春言语中尽是满满的幸福。
魔芋攻坚 打通发展“新高速”
“去年我家种了1.5亩魔芋,净赚了14000多块钱。”祥云县米甸镇插朗哨村碑墓山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黄中平,尝着去年种植魔芋的甜头后,今年又种起了魔芋。
据祥云县园艺站党支部书记、站长李洪坤介绍,魔芋是一种喜阴作物,可林下种植,管护容易,非常适合农户发展,逐渐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2019年,祥云县通过“党支部+挂包帮单位+企业+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党员带头发展魔芋4176亩,产量9772吨,产值3950.9万元。
种植魔芋每亩要投入5000元左右。为了缓解农户培植新兴产业的成本压力,祥云县把魔芋作为脱贫攻坚重点产业予以扶持发展。“采取‘核桃+’‘桑园+’‘果树+’等模式,按照建档立卡户1000元/亩,非建档立卡户500元/亩的种植补助标准予以扶持。”祥云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何国永介绍。
2020年祥云县10个乡镇多点开花,314户种植户,共发展魔芋8523.06亩,其中建档立卡户1537.7亩。据李洪坤介绍,种植一亩魔芋收入可达万元以上,魔芋成了祥云人民增收致富新的增长点。
“我家种了4.5亩,按10000元/亩计算,到魔芋成熟的时候,至少也能卖到40000多元钱呢。”陈光华抑制不住内心的欢喜。
花开故里 产业风景“两不误”
金秋十月,走进祥云县禾甸镇后坝村民小组,随处可见火红的石榴挂满枝头,美丽的万寿菊迎着骄阳绽放金黄的花朵,微风徐徐,带来阵阵花香,着实令人陶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