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易地扶贫搬迁 “搬”出幸福新生活(2)
时间:2020-05-11 11:37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一条腿——合理完善配套实施。加快安置区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六通八有”,即通路、电、水、电视、通讯、网络,有产业基地、活动场地、购物超市、卫生室、图书室、议事堂、垃圾收运点、产业项目。目前全县累计投入67158.6万元,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为后续稳定脱贫致富创造良好环境。
这不,润溪乡根据樱桃井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辐射半径,探索建立“公司+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开办扶贫车间,发展3000多亩中药材、经果林,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贫困群众增收。
“家门口轻轻松松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安逸!”周素碧乐呵呵地说。
“有了产业保障,才能长效脱贫。”县发展改革委主任王传军表示,彭水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搬迁户参与”,12个集中安置点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按“一点一品”全面配套农产品加工、旅游接待、中药材种植、淡水养殖等12个产业设施项目,助推搬迁群众脱贫稳定增收。
能致富!做好搬迁“后半篇文章”
“感党恩脱贫速奔小康;谢政府帮扶喜住洋房。”这是春节前夕,三义乡莲花村建卡贫困户黄美胜贴在大门前的一副对联。
原来,黄美胜家有6口人,以前居住在小地名为文垭口的一栋木房子里。“房子不足60平方米,子女都是两个人一张床,一家人生活打挤得很!”
说起以前的生活,黄美胜叹了叹气:“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漏雨屋,生活过得一团糟。”
如今,黄美胜一家住进150平方米的小洋楼。“你看嘛,子女都有自己的卧室,还有1间厨房、1个餐厅、2个卫生间、2个客厅,住起宽敞得很!”黄美胜兴奋地说。
“全靠党的政策好啊,让我们从‘糠箩’跳到了‘米箩’。”黄美胜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是他搬进安置点过的第一个新年,他要写副对联表达对党的感恩之情。
如何让搬迁群众能致富?
早在2018年,彭水就出台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及时促进产业发展落实落地,扩大产业对搬迁群众覆盖面、带动搬迁户能致富。
一来,对12个安置点投入资金2600万元,坚持“一点一品”强化后续产业配套,用于“扶贫车间、淡水养殖基地、种植大棚、冻库、乡村旅游设施”等配套建设。
二来,对分散安置区,投入资金3500万元用于产业设施建设,带动搬迁群众就业增收。
在莲花村旁,有一个食用菌扶贫车间,成为搬迁群众就业好去处。
这是三义乡采取“公司+基地+村集体+就业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引进重庆沃邦农业发展公司发展的产业。
今年63岁的蹇春容是最先吃上螃蟹的建卡贫困户。
“以前只能守着种庄稼这个老本行,没有收入来源。如今在食用菌大棚基地务工,每天有80块的收入。”蹇春容拿“过去”与“现在”作比较。
“年纪大了,出门打工没人要。现在在家门口‘上班’,安逸惨了!”蹇春容心里美滋滋。
搬迁的目的是脱贫。彭水围绕搬迁后半篇“文章”,建立“龙头企业+集体经济+搬迁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贫困群众搬出大山,“搬”出幸福新生活。据统计,全县目前已带动搬迁户就业务工300人,实现户均增收12000元以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