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特色减贫之路 创幸福美好生活(2)
时间:2020-05-08 16:23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利刃,是临泉县又一重要举措。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30.63亿元,新改扩建教育项目3090个,完成城区新改扩建中小学22所,改造提升农村中小学262所。新增教育用地4922亩,补充教师4653名。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该县还投资4.7亿元,建设皖北经济技术学校,目前该校拥有在校生9769名(其中贫困学生1050名),就业率达91%以上。全县发放各学段教育扶贫学生资助资金1.09亿元,惠及19.37万人次。
因病致贫是贫困群众的一块心病。临泉县委、县政府致力改变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的局面,2014年以来,累计投资25.18亿元新改扩建公立医院和民办医院,其中投入资金2.8亿元,建设县妇幼保健院;投入资金3.05亿元,建设县医院二期和三期项目;投入资金3.86亿元,完善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标准化、信息化和急诊急救等建设。推进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充分发挥北大附院、省妇幼保健医院、市人民医院等三级医院“传、帮、带”的作用,人民医院通过了三级医院创建批复,县中医院成功通过二级甲等验收,县级脑卒中心、胸卒中心通过验收;建立了覆盖全县的紧密型医共体。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对村医进行清理交流,确定村卫生室人员1609名,优化村医结构,均衡服务力量,消灭了村医“空白点”。落实“351”“180”“两免两降四提高”等贫困人口综合医保政策,自2016年政策实施以来,共报补484.11万人次,总医疗费用16.82亿元,报补资金15.55亿元,报销比例达92.41%,实现了医保制度全覆盖。
从脱贫到小康:脱贫攻坚连接乡村振兴
每天早上,艾亭镇桃花村村民马明浦都要早早起床到村里广场上跑几圈。自从2017年搬进新家,他的笑容就没离开过。已经55岁的他和爱人、三个女儿常年居住在洪河堤坝上,风里雨里艰难度日。县里实施易地搬迁后,他们一家5口住上了125平方米的两层楼房,客厅、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就连城里人也羡慕不已。
保障住房、用水、用电安全,持续优化人居环境,是临泉县提高脱贫质量的重要举措。
2014年以来,该县投入资金4.95亿元,对居住危房的2.36万户实施危房改造,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万户。为从根本上解决陶老、艾亭两个乡镇5个村群众长期居住在洪河坝堤上这个难题,临泉县累计投入1.38亿元,实施易地搬迁工程,完成2430人易地搬迁,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目标。
面对群众用水困难,临泉县投资5.4亿元,新建、改造提升及管网延伸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33处,139.5万农村居民(贫困人口15.04万人)喝上了安全饮用水。该县还紧紧抓住全国开展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的契机,大力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实现群众用电安全有保障。
全覆盖整治村容村貌是临泉县实施的一场规模浩大的战役。累计投入1.01亿元开展城乡环境综合专项整治,全面深化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总投资16.5亿元实施垃圾治理PPP项目,实现垃圾全域清运;投资2.78亿元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构建起“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村容村貌为之一新。
不落一户、不少一人,是临泉县对无技术、无劳动能力的深度贫困群众的郑重承诺。该县积极推进低保扶贫“两线合一”,逐年提高农村低保救助标准和救助水平。2014年至2019年,保障农村低保对象22.26万户,发放资金10.22亿元;保障特困供养对象32.57万人次,发放资金2.36亿元;保障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35万人次,发放资金2656万元。2016至2019年,保障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15.47万人次(其中贫困户7.4万人次),发放资金4960万元;2017年至2019年,保障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14.84万人次(其中贫困户12.46万人次),发放资金3828万元。
贫困的帽子甩掉了,但发展之路没有尽头。临泉县严格执行“四个不摘”“四个不减”的要求,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让减贫硕果更香更甜。(赵怀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