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石柱:把产业做起来 让群众富起来(2)

  2018年,河嘴乡发展茶叶、皱皮木瓜、中蜂养殖园等长效康养种植业7000亩。去年,又新规划落地茶叶面积3000亩,打造高规格茶叶示范片,促进全乡“茶文旅”融合发展。仅茶叶产业一项,便可带动包括61户120名贫困群众在内的554户1987名村民,实现户均增收1.5万元。

 

  脱贫攻坚中,石柱县制定《深化脱贫攻坚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意见》《鼓励农业产业投资若干政策规定》,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带贫主体,带动全县农民累计新发展脆红李、柑橘、茶叶等长效增收产业25.36万亩,确保稳定增收。制定了到人到户产业扶贫政策50条,将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产业扶贫对象。根据他们的实际发展产业情况,给予技术指导和政策补助,今年一季度引导9599户贫困户发展种植业4.2万亩、养殖业10万头(群、只),实现有条件发展产业的贫困户产业全覆盖。

 

  脱贫摘帽后,石柱又制定了《建设“四个30万”工程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意见》,稳步发展“四个30万”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充分发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确保主导产业延伸到每个乡镇(街道)、每个村(社区)、每个有劳动能力且有意愿发展产业的农户。

 

  着力构建 

 

  深度联结利益共同体 

 

  产业发展必须攥指成拳。同时,产业发展离不开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缺不了产业。必须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把农业经营主体和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构建利益共同体。

 

  连日来天气晴好。在市级深度贫困乡中益乡黄精产业基地示范带,农民们在村集体的组织下,紧锣密鼓地开展种植。仅盐井村每天务工的村民就在40人左右,每人每天务工收入约70元。

 

  号称“补肾黄金”的黄精,平均亩产6000斤,现市场价7元/斤,种植收益在传统粮食作物5倍以上。市级深度贫困乡中益乡将黄精作为脱贫振兴的重要产业,去年4月迄今,其种植面积已从200亩发展到1000亩。

 

  中益乡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按“分期固定分红+效益分红”的方式进行分红,由联合社(公司)统一组织生产,鼓励群众全程参与反包管理。其中,村级集体占股40%,联合社(公司)占股60%。

 

  多年来,石柱农户发展产业基本靠单打独斗,抗风险能力弱,成功率很低。石柱在脱贫攻坚中探索建立群众、村集体、农业经营主体紧密相连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实施股权、信贷、基金、旅游4种资产收益扶贫,积极推行土地入股“保底分红+项目投产效益分红”,稳步开展华溪村“三变”改革试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脱贫摘帽后,石柱按照“扩面、提速、集成”的要求,总结推广中益乡华溪村“三变”改革试点经验,全面推进全县230个涉农村(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四种资产收益”和“土地入股保底分红+项目投产效益分红”模式,着力构建农户、村集体、农业经营主体深度联结的利益共同体,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加大投入 

 

  加强营销强化人才保障 

 

  现代农业投入大,产出慢,需要“放水养鱼”。石柱加大产业发展投入,按照“多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原则,统筹整合涉农资金,脱贫攻坚以来,优先安排产业扶贫资金77302万元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精准编制产业扶贫项目库,累计综合治理基本农田38.56万亩,建设人行便道3163.3公里,建成500亩以上的产业示范片105个,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农业产业规模效应明显增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收入水平极大提升。

 

  脱贫摘帽后,石柱进一步加大产业发展投入,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农产品流通冷链、大数据智能化等新型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大力支持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确保产业扶贫成果得到巩固拓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