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龙头”
时间:2020-04-26 12:05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2020年4月13日,记者走进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看到,该安置区正有序组织雨露、春熙、景新、和悦、卯家湾5个社区的搬迁群众进行“人对岗”就业匹配现场观摩。
在云南粤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食用菌产业园,90号大棚成了观摩示范点,37岁的香菇大棚承包人李德东一边采摘香菇,一边向观摩群众讲起了种植香菇的优势和特点,并不时解答各种疑问,看着长势喜人的香菇,李德东喜上眉梢。
李德东是鲁甸县龙树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李德东一家6口搬迁到卯家湾安置区。告别从小生活的地方,离开维系世代的土地,未来的生活该何去何从。刚搬迁来时,李德东和多数搬迁群众一样对今后的生活感到迷茫。
围绕搬迁群众后续发展问题,如何稳住像李德东这样的搬迁群众,鲁甸县一直在不停地探索。
粤旺农业集团致力于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开发和农旅综合开发,着力打造安全食品的全产业链建设投资体系。
2018年11月10日,粤旺农业集团董事长万俊华率团到鲁甸县考察,并与鲁甸县签约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双方以“政府建厂+企业租用+产业发展”的模式合作,成立了云南粤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鲁甸县农投公司董事长王光怀介绍:政府融资建设厂房和大棚,一方面为企业解决了用地、建设等问题,让企业更轻松地入驻;另一方面可以让企业把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金用在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目前,产业园已经建成500个大棚。
粤旺农业集团云南片区负责人韦江平说,与其他运营模式不同的是,鲁甸粤旺食用菌产业园并不是单纯地请群众进园打工,而是采用群众认领承包大棚的方式,真正成为大棚的主人。组织搬迁群众到园区实地参观的目的也正在于此。
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简单地说,市场就是商品或劳务交换的场所或接触点。就农业来讲,其比较经济效益显著下降,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农民的贫困问题日渐突出。如何让农民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始终是粤旺农业集团关注的问题。
韦江平说,正是基于此,粤旺农业集团在贵州扶贫基地总结出了经典的“1210”模式,而鲁甸粤旺食用菌产业园的“125”脱贫模式正是基于以上模式推出的,即:1户贫困户每年种植两个大棚,两年收入可达5万元。
市场的事情,就应该由市场说了算。就这样,2019年7月,李德东成为首批承包香菇大棚的一员。
“今年,我已经向公司交了1万公斤香菇了,按照合作约定以每公斤8元的价格收购,除去初期成本,能赚近2万元。”李德东说。
李德东说,要是能多承包几个大棚的话,收入将会更高点。有李德东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如今,已有40余户群众承包了大棚,并获得了收益。
但王光怀告诉记者,香菇种植属于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强度不强、能就近就业的产业,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园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目标是争取每户都能承包一个大棚。
韦江平说,技术方面,云南粤旺委派了资深的香菇种植技术专家,长期进驻基地,手把手、一步步地对群众进行技术培训。香菇种植的核心技术是菌棒,关于这一点,云南粤旺已与昭通市农业科学院签订了科企合作协议,针对当前香菇产业化生产中的关键因素进行试验研究,探寻出最佳生产方案,为香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粤旺食用菌产业园作为精准扶贫项目引进至鲁甸县,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已迅速成为一个知名的示范扶贫基地,发展模式具有很强的典型性。
近年来,位于沿海之滨的福建佑康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也像其他同行一样,为寻求生态、安全的养殖环境,极力向内地特别是西南三省转战。而远在昭通最东端的镇雄县借助招商引资机会,于2016年10月与福建佑康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搭上了线。
福建佑康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属闽台合资股份企业,于2014年11月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上市。
该公司在镇雄县林口彝族苗族乡投资1.5亿元建母猪扩繁养殖场,2020年初,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建设,这个养殖场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养殖场占地298.9亩,存栏经产母猪5000头,年出栏断奶仔猪12万头,这也是镇雄县最大的母猪扩繁养殖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