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农业农村部 财政部关于做好2020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农计财发〔2020〕3号)(4)

  (二)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以巩固提升旱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实施区域向黄河流域倾斜,示范水肥一体化、集雨补灌、垄作(膜)沟灌、测墒节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示范蓄水保墒、抗旱抗逆等现代旱作雨养技术,提高天然降水利用效率;立足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条件,开展旱作节水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试验示范,创新集成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模式,促进旱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三)扎实推进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以减少化肥投入、增加有机肥投入为目标,支持重点县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实施区域重点向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倾斜,试点作物向其他节肥潜力大的园艺作物和优质大田作物拓展。集成推广堆肥还田、商品有机肥施用、沼渣沼液还田等技术模式,配套完善设施设备,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紧密结合,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技术补贴、物化补贴等方式,支持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施用有机肥,培育一批生产性服务组织,加快有机肥应用,促进种养结合,实现果菜茶提质增效和资源循环利用。具体工作另行通知。


  (四)实施农机深松整地。根据《全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实施规划(2016—2020年)》,支持适宜地区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作业面积1.4亿亩以上,作业深度一般要求达到或超过25厘米,打破犁底层。每亩补助原则上不超过30元。充分利用信息化监测手段保证深松作业质量,提高监管工作效率。


  (五)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聚焦公益性职责履行,加强基层推广机构能力建设,提升农技推广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机制,完善以工作实绩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激励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市场化服务力量开展农技服务,完善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服务融合发展机制,构建多元互补、高效协同的农技推广体系。应用信息化手段大力推行在线指导服务和绩效考评,提高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覆盖面和使用率。建设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培育科技示范主体,推广应用绿色增产、节本增效的主推技术,打造智慧农场、生态循环农场等科技示范样板。继续在内蒙古、吉林等8个省份开展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在贫困地区、生猪大县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


  三、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一)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以省为单位,聚焦优势特色品种,突出重点县市,按照全产业链开发的思路,补短板、强弱项,推动产业形态由“小特产”转变为“大产业”,空间布局由“平面分布”转变为“集群发展”,主体关系由“同质竞争”转变为“合作共赢”,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产业由大变强,全面提升内在活力和竞争力。具体工作另行通知。


  (二)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中央支持、地方负责、市场主导的发展思路,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宁缺毋滥的原则,突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和联农增收机制创新两大任务,着力改善产业园基础设施条件和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将加强创建工作督导和考核,对创建成效突出、辐射带动有力、绩效考核合格的产业园,择优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具体工作另行通知。


  (三)建设农业产业强镇。继续以乡镇为平台,建设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深度融合、产村产城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促进产村融合、产城融合发展,繁荣镇域经济,带动农村发展。对建设效果显著、绩效考核合格的农业产业强镇,将组织择优予以认定。具体工作另行通知。


  (四)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与发展。围绕特色资源发掘、特色产业发展、农耕文化发扬,继续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支持区域特色品种繁育基地和核心生产基地建设,改善生产及配套仓储保鲜设施设备条件。健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强化特色品质保持技术集成,推动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挖掘传统农耕文化,讲好地标历史故事,强化产品推介,叫响特色品牌。支持利用信息化技术,实施产品可追溯管理,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身份化、标识化和数字化。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