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这些食品安全热点的真相,你都知道吗?(2)

  科学解读:人类已有千年的益生菌食用史,国内外大量对益生菌与健康相关性及其安全性的研究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益生菌对人体发挥的功效作用具有菌株和人群特异性。因此,一项显示益生菌制剂无效的实验结果并不代表所有益生菌制剂均对人体无益。一次“研究结果”不能等同于学术界公认的“科学结论”。研究结果是在“特定人群中”“特定实验条件下”采用“特定实验材料”后发现的。而“科学结论”是长期、大量的科学研究共同研究证实的,经典的,学术界公认的,能够科普给大众的知识点,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热点8 食用植物调和油鱼目混珠,国家重拳监管

 

  短评:按规生产,也得按规宣传。

 

  解读专家: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王瑞元

 

  科学解读:针对我国食用植物调和油市场上出现的一些不规范现象,比如,在高价格油脂中掺入低价格油脂、以高价油脂命名、夸大油品的健康功效、用转基因油料生产的食用油标识不显著等问题。国家已出台相应文件,予以有效监管。与此同时,只要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产品,都是安全可靠的,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热点9 “碱性体质”骗局被戳穿

 

  短评:传播碱性体质的“鼻祖”被判赔患者1.05亿美元,大家也都该醒醒啦。

 

  解读专家: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马冠生

 

  科学解读:只有“酸碱平衡”的说法,没有“酸碱体质”的概念;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内体液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酸碱失衡并不容易发生;成酸性或成碱性食物并不能造成酸性或碱性体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平衡膳食均衡营养,才能促进健康。

 

  热点10 三文鱼标准之争

 

  短评:虹鳟鱼本来就好吃又安全,干吗非拉人家去三文鱼的社团呢。

 

  解读专家:上海海洋大学原校长潘迎捷

 

  科学解读:《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中,将“虹鳟列为三文鱼”不合适,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生食虹鳟不一定比生食大西洋鲑(三文鱼)更具风险,这主要取决于具体的养殖环境和工艺。虹鳟也是优质鱼,对虹鳟产品的品质、品牌宣传等方面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热点11 “职业打假”列入扫黑除恶名单

 

  短评:最怕的就是披着正义的斗篷却干着盗贼的行当。

 

  解读专家:中国农业大学特殊食品研究中心主任罗云波

 

  科学解读:“职业打假”并不能有效提升食品行业的生产经营水平,以敲诈勒索方式牟取利益的恶意打假属违法犯罪行为,应依法取缔。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