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争创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保障人民“舌尖上的安全”(2)
时间:2019-04-07 11:23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安全的农产品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滨州建立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积极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和追溯体系,严格依法监管、全程监管,注重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创新,严防、严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截至目前,全市市县两级财政累计投入9000多万元,全部建设完成涵盖生产过程监控、投入品监管、检验监测、质量追溯和综合管理等内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对生产经营主体进行“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的全程监管,并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平台互联、互通、共享。
2018年滨州制定出台《推进主要生产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全覆盖制度》,将全市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大户、畜禽屠宰企业、收购储运企业、经纪人和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等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全部纳入监测名录,突出超标产品追查,严格“市级季检、县级月检、乡镇随检、基地自检”抽检原则,督促生产主体100%落实生产记录、质量承诺和从业人员培训制度,严格执行禁限用农兽药管理、农兽药安全间隔期等规定。同时,全市91个乡镇、所有市级以上标准化生产基地、100%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或超市全部建立了检测室(点),建成覆盖全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网络。2018年全年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对农残超标产品及时跟进、追查,处置率达到100%。
滨州探索创新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法,2018年以来,把全市8000多亩韭菜全部纳入监管范围推行韭菜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双证制”管理,推广使用韭菜专用二维码追溯信息捆扎带,打造出韭菜全程监管“滨州模式”,在全省成为典型。
以新的《农药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滨州进一步加强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管理工作,依法规范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登记注册及审批管理,严格落实农药生产经营许可、生产记录和经营销售记录三项制度,抓好剧毒高毒农药全程监管,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推进放心农资连锁经营和配送,形成覆盖市县乡村的农药监管网络。2018年 “亮剑护农” 联合执法检查行动共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和门店1797家次,农药使用单位74个,没收、查封扣押种子1100袋、农药450余件、肥料1.2吨。去年7月20日,滨州首批农药经营许可证由滨城区农业局向三河湖镇金农农资等11家门店颁发,标志着滨州农药经营管理工作正式步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顺利推进,争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提上日程
张成江告诉记者:“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中,滨州最突出的成效就是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的顺利推进。按照省里要求,一个市有80%的县区创建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这个市就整建制的成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滨州目前的情况是,惠民县已于去年完成省级验收并授牌;滨城区、阳信县、博兴县、邹平市2018年5月份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沾化区、无棣县作为国家级项目县,2018年7月份接受了农业农村部检查组的现场检查,效果评价都非常好。可以说,全市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任务有望提前完成。”
滨州2015年在全省率先提出创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以来,按照“市县共创、突出重点、逐步覆盖”的原则,所辖县区全面启动了创建工作,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优质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
2018年初滨州又向省农业厅提交了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的申请函,将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路径新模式,力争2022年前整建制创建成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把滨州建成全省乃至全国农产品质量最安全、最放心区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