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保供工作情况举行发布会(文字实录)(3)
时间:2020-04-20 10:22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四是技术绿色化。在南方,水稻产区以新型农业机械为载体,进一步带动有序抛秧、插秧同步侧深施肥等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北方,东北地区将投入4.5万台高性能玉米免耕播种机,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4000万亩。在提高玉米播种质量的同时,对黑土地实施战略性保护。
总的来看,今年春耕投入的农机总量将达到2200万台(套),比去年增加30万台(套),能够充分满足春耕生产需求。湖北省已组织调度30万台耕整地机械和2.4万台插秧机参加春耕,可以有效保障今年早稻生产的用机需求。谢谢。
2020-04-19 15:32:17
香港中评社记者:
我们注意到,今年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启动了东北黑土地保护性工作行动计划,请问这一行动是基于什么考虑,有什么具体安排,能够解决哪些问题?谢谢。
2020-04-19 15:33:02
王甲云:
感谢您的提问。长期以来,受翻耕、旋耕等传统耕作方式的因素影响,容易导致东北部分地区的黑土地长期裸露,风蚀、水蚀加剧,土壤结构退化,对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形成严峻挑战,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改变传统耕作方式,对东北黑土地实施战略性保护。国内外的生产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是一项能够实现作物稳产丰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它的核心要求是在不翻耕土壤,同时地表有秸秆覆盖的情况下进行免耕播种,这一全新的耕作制度可以实现节本增效、蓄水保墒、培肥地力,有效防治农田扬尘和水土流失,杜绝秸秆焚烧等多方面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经国务院同意,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今年启动了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旨在通过政府与市场两端发力,强化组织领导和政策引导,加快在东北适宜区域全面推行保护性耕作,力争到2025年实施面积达到1.4亿亩,占适宜区域面积的70%,有效遏制黑土地退化,恢复提升耕地的地力,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今年是实施这项行动的第一年,中央财政安排16亿元的资金,支持东北四省区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4000万亩。中央财政的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秸秆覆盖免耕作业补助,今天也是谷雨时节,东北地区的玉米春播即将进入高峰,4月17日,农业农村部组织召开了东北四省区工作进展情况调度视频会议,目前来看,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的政策、机具、培训等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到位,我们有信心高质量完成今年的4000万亩的目标任务,实现良好开局。我想,这也将会成为今年东北春播的一大亮点。谢谢。
2020-04-19 15:33:45
农视网记者:
据报道,近期豆粕的价格出现上涨,很多资料企业上调了产品价格,如果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扩散,导致粮食国际贸易受到阻碍,我国的饲料供应会不会出现问题?谢谢。
2020-04-19 15:44:08
魏宏阳:
谢谢这位女士的提问。我们养殖业是动物每天都要吃料,一天也离不开饲料,对于您刚才问的问题我们也是非常关注,最近一直持续开展分析研判。我们饲料生产中用到的大宗饲料原料包括两类:一类是能量饲料原料,主要就是玉米,这主要是国内来供给,比较稳定的。二是刚才你提到的豆粕,主要是用进口的大豆压榨生产,从来源上看,与大豆的进口确实是密切相关的。我想,各位记者朋友一定知道,4月14日海关总署在国新办上的发布会上介绍了一季度的进口数据,其中一季度大豆进口1779万吨,同比增长6.4%。农业农村部对于豆粕的生产也进行了一季度全面的监测,产量是1463万吨,同比增长4.0%。同时,我们对工业饲料的产量也有监测,一季度是5282万吨,同比增长了1.7%,再加上养殖场自配料,一共用到豆粕1456万吨,我想前面几个数据可以看出来,一季度的豆粕供需是总体平衡的,甚至从大豆进口量来看略多于豆粕的增幅,从豆粕增幅来看略高于我们饲料用量的增幅,所以一季度供应是平衡的。
同时,近期我们与国内大量的与大豆贸易相关的专业机构一直进行跟踪磋商,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我们第二季度的大豆也足以满足国内的豆粕生产需求。当然从3月中旬开始,豆粕的出厂价格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幅度到3月底达到了最高,与3月中旬相比涨幅一吨涨了400元,从2900元涨到3300元。但是与我们2016年以来多次出现的高点,3600元一吨,还有一定的距离。同时,进入4月份以后,价格已经有所回落,回到了3200元左右,上一周整体监测每天基本在3200元左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