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畜禽产品保供稳价工作情况举行发布会(文字实(4)
时间:2020-03-20 10:34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我们注意到2020年2月份,猪肉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87.57,同比增长了87.57%。1月份,猪肉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76.69,同比增长了76.69%,猪肉价格的上涨对于老百姓的生活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请问国家相关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禽畜类价格的稳定,下一步会在哪些方面加强保价格、稳供应?谢谢。
2020-03-19 15:38:43
彭绍宗:
谢谢媒体朋友的提问。猪肉价格的上涨关系到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禽类是猪肉的替代品,它们的价格也相互关联。猪肉是我国大多数居民最主要的肉食品,价格上涨对群众生活的影响牵动人心,为此,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除了通过储备投放调节外,还采取了一些有力的措施,多管齐下保障群众生活,主要是“增供”和“兜底”两个方面。一是增供,主要是增加猪肉和其他畜禽产品的供应。去年以来,我们多次投放了中央冻猪肉储备,今年春节假期过后又连续6周投放,本周还将继续投放。许多地方政府也密集进行了联动投放,并加大产销衔接与货源组织的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市场供应。同时,还鼓励增加禽肉等替代品的生产供应,增加肉类的进口,多样化地满足群众肉食消费。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加大了猪肉市场保供稳价的工作力度,持续投放中央冻猪肉储备,对于重点地区如武汉及湖北其他地市,安排了2万吨的应急储备,已先期将2000吨调运在武汉的中央储备仓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稳定了市场信心,有利于保障疫情期间群众日常猪肉消费的需要。
二是兜底,就是民生保障。按照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2019年以来,各地认真执行联动机制,累计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60多亿元。需要说明的是,这是在向困难群众发放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金的基础上每月额外发放了一项补贴,以便缓解猪肉等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今年春节期间,一些地方增发了一次性补贴,疫情期间部分有条件的地方还适当地提高了补贴的标准。
总的看,群众日常猪肉消费有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这“两个保障”是我们要落实的重点。谢谢。
2020-03-19 15:38:57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记者:
我们注意到3月12日、13日两天中国农业农村部连续发布了三起在外省违法调运的生猪当中排查出了非洲猪瘟疫情,请负责人介绍一下这几起疫情的具体情况。另外,中国整个非洲猪瘟疫情的总体形势怎么样,下一步怎么样防控?谢谢。
2020-03-19 15:40:05
魏宏阳:
谢谢这位记者对我们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关心。3月12日和13日,就是上周四和周五,四川和河南先后从外省调入的仔猪和种猪中排查出三起非洲猪瘟疫情,我们收到报告之后,立即督促有关省份,严格疫情处置、严查违法违规调运行为,全力做好溯源追踪和案件的调查。目前,三起疫情都得到了有效的处置,案件的查处工作也有了初步的结果,这三起疫情都是由于违法违规调运引发的,他们调运的仔猪和种猪没有车辆备案证明,没有佩戴耳标,没有动物检疫证明,也没有非洲猪瘟检测合格报告,属于典型的“四无生猪”。货主通过线上联系、线下交易的方式进行销售,其中两起还涉嫌借助网络平台,用临时停产的养殖场名义抛售病猪,可以说行为非常的隐蔽,性质非常的恶劣。针对这个新情况在上周末立即向地方下发了紧急通知,同时向各省畜牧兽医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专门去函,督促各地切实抓好生猪调运环节的监管,特别提醒要针对现在网络销售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做好相关的养殖场特别是近期引进仔猪和种猪的,进行重点的监控。
应该说,总的来看,今年以来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强度和去年相比有了明显的下降,截止到今天,我们今年一共收到了报告四起非洲猪瘟疫情,其中一起涉及到野猪,三起涉及到家猪,捕杀生猪324头,去年同期我们发生13起疫情,捕杀了19.7万头生猪,两项对比,我们判断总体是趋缓的。当然,非洲猪瘟已经在我们国家每个省份都发生过,形成了一定的污染面,特别是现在随着生猪生产的加快恢复,仔猪、种猪的调运在日趋频繁,疫情的风险也确实有可能增加,我们的防控工作丝毫不敢大意。下一步,农业农村部还是要继续坚持压实属地管理、部门监管和从业者主体三个责任,抓好现行的有效措施的落实,特别是要严查严处违法违规调运行为,切实强化风险的监控和核查,真正把防疫工作做到位,为生猪生产的恢复保驾护航。谢谢。
2020-03-19 15:40:21
农视网记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