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从头驯化”:创造个性化新食物(2)

  这一思路相当于为鉴定玉米功能基因组研究搭建了一条高效的“生产线”,从传统的先“万里挑一”出功能基因而后对其解析的作物遗传改良方式,改变为直接对成百上千个功能基因进行解析,大大提高了鉴定效率和成功概率,也降低了成本。

 

  “基于知识驱动和新兴技术工具,对作物首先进行很好的设计规划而非盲目选择,实现作物基因再鉴定甚至重新定位,让作物‘从头驯化’成为可能。”严建兵说。

 

  张祖新也表示,传统育种和现代育种技术相互依存、不能分割。传统育种因现代育种技术的介入而实现精准选择、提高育种效率;现代育种技术只有与传统育种有机结合、合理地应用到育种的各个环节,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和优越性。

 

  创新设计遗传群体

 

  要想实现设想,除了得力的“利器”和高效“生产线”,找到一个合适的“生产对象”(育种材料)也十分重要。

 

  历经15年,严建兵团队与合作者创新地设计了一种遗传群体——CUBIC群体(多亲本高世代自交群体)。该群体来自于我国四个杂种优势群的24个玉米骨干自交系,研究人员通过两轮双列杂交实现了所有亲本基因交流,大大缩短了群体发展周期,接着采用6代开放授粉和6代连续自交,最终得到1404个自交家系作为优异的育种材料,可用于后续研究。

 

  严建兵表示,CUBIC群体融合了育种家的经验和基础研究学者的遗传设计,其在设计之初就将遗传育种作为重要目标。

 

  相较于传统遗传群体,CUBIC设计具有遗传多样性高、群体结构不明显、重组事件更加充分、与育种目标更加密切等诸多优势,这些特点保证了该群体有更高的定位功效,并预期产生可直接应用育种实践的成果。

 

  近日,研究人员利用CUBIC群体鉴定了600多个关键性状位点及其它重要候选基因,进行了1000多个候选基因的大规模实验。研究人员认为,通过调查关键性状基因位点区间所有基因突变体的表型,就可以鉴定到功能基因,省去了繁杂的精细定位过程。

 

  “通俗来说,我们已经把一个‘水库’的基因量缩减到了一个‘池塘’的量。那么,下一步就是从‘池塘’中找到关键基因,而这将更具挑战性。”严建兵说。

 

  不过,严建兵相信,“众人拾柴火焰高”。CUBIC群体已经共享开放,他们希望以“资源共享,众筹研究”的方式推动玉米定制化遗传改良,并以此促进个性化作物“从头驯化”研究的梦想实现。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86/s13059-020-1930-x;

 

  https://doi.org/10.1105/tpc.19.00934;

 

  https://doi.org/10.1016/j.molp.2019.03.016;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4746-7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