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打假“春雷”动 执法护农保春耕(4)
时间:2020-03-11 11:07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通过组织轮训,示范创建等活动,不断提高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水平。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体制改革,通过分类指导、主动沟通、督促推进,全省农业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已有59个市县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多途径提升执法办案水平。以执法技能竞赛为抓手,以赛促练,以奖促学,着力打造“学习型、规范型、效能型”执法队伍。2019年全省共有4份案卷被评为全国农业行政处罚优秀案卷,2份行政处罚决定书被评为全国农业行政处罚优秀文书。推进示范窗口创建,通过示范窗口整体创建,提升硬件和软件水平,做到执法有人员、办案有规范、财政有保证。
引导社会共治,努力打造放心农资安全网络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农资行业治理,积极推行主要农资集中配送。在苏南部分市县通过政府奖补的方式,由地方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统一采购质量可靠的农资产品,实行“统一标识,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差率”,从源头上控制假劣农资流入市场。大力鼓励连锁经营,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提供信贷支持和项目扶持等措施,鼓励农资生产经营龙头企业实施连锁经营,主导流通格局,肃清假劣产品,实现“农民得实惠、市场得公平、政府得放心”。利用云平台开展农资监管。依托江苏省政务云平台,将农资执法监管系统融入“苏农云”服务平台,将农资执法监管信息与行业管理信息全面对接,实现农资生产、经营、使用、监管信息一体化。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供稿
浙江:重拳出击 提高执法效能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抓案件查办出重拳
严查严打是农资打假的必要手段。浙江省每年开展春、夏、秋三次“绿剑”系列执法行动。2019年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7.7万人次,立案查处农资案件1023起,查获假劣农资320余吨。温岭市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联合公安机关破获一起跨省生产、销售伪劣肥料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1人,涉案金额1.5亿元。一方面,通过多办案、办大要案和系列案,强化执法人员办案意识。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动,全年工作统一部署、重要活动统一推进、重点案件协同查处,形成了一地发现、多地协查、上下联动的良好执法局面。另一方面,将执法办案情况纳入对市、县党委政府乡村振兴考核内容,促进各地加大执法办案力度。每年开展优秀案卷评查评选,通报各地执法办案情况,建立比学赶超的良好办案氛围。
抓机制建设打好组合拳
良好的执法机制是提高打假效能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浙江省通过建立健全部门联合、省际协作、检打联动、行刑衔接等机制,打好农资打假组合拳。连续5年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护农保春耕联合执法行动,农业“绿剑”、市场监管“红盾”“利剑”三大行动齐发。与江苏、江西、贵州、福建等10余省建立省际协作办案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检测协作、线索通报、案件协查、联合办案,提升跨省执法办案能力。加大农资抽检力度,将监管关口前移,建立监督抽检和执法办案联动机制。2019年浙江省农资监督抽检6116批次,合格率94.5%。与公安机关建立定期通报情况、协作处置疑难案例的办案机制,对线索明显、事实清楚的案件,商请公安机关提前介入。
抓队伍建设提高战斗力
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农业综合执法队伍是提升农资打假战斗力的有效保障。2019年浙江省全力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改革,市、县执法机构全部完成组建挂牌。积极开展示范创建工作,台州市、温州市、平湖市、宁波市奉化区等4个市县农业农村局成功创建全国综合执法示范单位,苍南县、长兴县、绍兴市、建德市4家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成功创建全国综合执法示范窗口。连续多年组织开展执法疑难问题研讨,创建省执法办案人才库,分级分类分层次开展培训,农资执法人员法治素养和执法能力不断提升。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供稿
山东:坚持堵疏结合 把牢生产源头关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推动肥料与农产品协同检测
山东省农业体量大,是农业投入品生产、使用大省,常年种子、肥料、农药使用量分别保持在180万吨、420万吨和6万吨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