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御品膏方研发专家李刘坤教授:用史实说话,战胜疫情我们有信心!(3)

《瘟疫论》主要论述了传染病强而易造成流行的疫病。以前中医认为外感性的疾病都是“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之邪引起的。吴又可则认为瘟疫之邪“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不是一般的六淫之邪引起来的,而是“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吴有性把这种不同于六淫的异气疫气称作“杂气”,杂气与普通外感邪气的不同之处在于:“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邪自口鼻而入”,即与接触传染源有关,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而2003年的Sars非典以高热、咳嗽、气喘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属于“温病”范畴,从它的发病情况来看,非常符合杂气的特点,90%以上的人都是通过接触了患者而被传染,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即口鼻而入。他又提到,“其感之深者,中而即发;感之浅者,邪不胜正,未能顿发。”从报道的资料看,非典的潜伏期为2天至2周,说明有一部分人受邪较轻,在诱因的情况下才发病。可见,虽然非典是属于祖国医学“温病”的范畴,但它又有别于我们平时所说的普通的温热病,它实际上属于吴有性所说的“温疫”。

吴有性还提出:将来如果能找到一种东西,不同的邪气用不同的药物制约它的话,“一病一药”就可以解决。

但当时的医药水平还找不到这种药,只能采取“驱邪外出”,把邪气排出去的方法。所以他主创了一个方子叫“达原饮”。让邪气,一方面往外出,一方面往肠俯、肠胃排出。而事实证明,“达原饮”在2003年对抗SARS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临床观察到单纯用中药达原饮,治疗中医辩证为湿热郁遏的病毒感染性发热,效果较好。临床观察16例,约半数以上属湿热内蕴,表现出一系列邪伏少阳及阳明的症状。因湿热之邪为患,如油裹面,难解难分,病势缠绵,一般病程长,难以速愈。以达原饮为基础加用柴胡、葛根,达到了清里解表,逐秽燥湿的作用。

御品膏方研发专家李刘坤教授:用史实说话,战胜疫情我们有信心!

3、温病学说创立

清朝后期也时常瘟疫流行,涌现了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王孟英等有名的医家,他们都在治疗温病、瘟疫这方面,做出了贡献。

叶天士总结了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卫气营血辨证”。

御品膏方研发专家李刘坤教授:用史实说话,战胜疫情我们有信心!

吴鞠通在叶天士温病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温病三焦辨证”,写成了温病学名著《 温病条辨》,是温病学是形成了立法方药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于后来的温病防治,起到了指导作用。

现在很多治疗温病的方子,基本上都是来源于《温病条辨》,比如今天经常使用的银翘散、安宫牛黄丸等。

从历史来看,中医药在突发性、流行性疾病的防治中,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中医在其中的作用我们都有目共睹,无论是上次的SARS(非典)还是这次的新型肺炎,相信有我们中华几千年的中医经验和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经典名方做保障,这次的疫情我们依然可以顺利度过,早日拥抱幸福。

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