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全面“禁野”后,哪些野生动物还能吃?各省份可调整

  “鹌鹑还能吃吗?鹌鹑蛋呢?”“牛蛙还能吃吗?”“鹿肉呢?”……

 

  这两天,“哪些动物还能吃”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2月24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下称《决定》)。

 

  《决定》明确,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

 

  很多人有疑问,到底哪些陆生野生动物能吃,哪些不能再吃了。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禁野”后,肉食者的选择依旧很多,但还是要早日和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告别。

 

  六种野生动物不能吃

 

  先说说不能吃的。

 

  《决定》提出,从维护公共安全的角度出发,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

 

  哪些野生动物对公共安全有危害呢?民间环保组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列出了至少6种:果子狸、黑眉曙蛇、虎纹蛙、喜马拉雅旱獭、穿山甲、中华菊头蝠。

 

  果子狸学名花面狸,是灵猫科、花面狸属食肉动物。作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的中间宿主,果子狸虽然本身不会携带SARS病毒,但它是杂食动物,而且活动范围广泛,与其他的野生动物接触,会沾染上一些病毒。研究发现,野生果子狸身上存在狂犬病毒、旋毛虫、斯氏狸殖吸虫等寄生虫。

 

  2003年5月23日,深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香港大学宣布,研究人员从野生动物果子狸身上查到的SARS病毒与人体中发现的完全一致。为防止人们食用果子狸肉,导致感染SARS病毒,香港当即禁止果子狸入境,广东、上海等地也明令禁止市场上果子狸交易。

 

  2003年10月15日,非典疫情过后,广东省有关部门即宣布,果子狸经营者只要持有营业执照、相关检验检疫证明和《广东省陆野生动物及其产品销售凭证》,并领取所属野生动物保护站颁发的《广东省陆野生动物经营证明》,便可以经营果子狸。

 

  黑眉曙蛇,别名家蛇﹑秤星蛇﹑菜花蛇,在一些农贸市场里多见。肉供食用,皮供工业用。蛇制备蛇酒,供药用。蛇蜕也供药用。虽然是大型无毒蛇,但活体蛇携带传染线虫、绦虫等寄生虫。绦虫通过食物传播,用其头部的“钩子”附着在寄主的内脏。引发人体恶心、呕吐、内脏发炎、腹泻、痉挛等。

 

  虎纹蛙俗称水鸡、田鸡、青鸡、泥蛙、虾蟆等,人们经常食用,是昆虫捕食健将。野生的虎纹蛙带有裂头蚴等寄生虫。

 

  喜马拉雅旱獭是青藏高原区域鼠疫预防的重点监控对象。中国林科院研究员侯元兆24日在其《中国人百年间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了四次》一文中介绍,1910年10~11月和1920年冬天,发生在东北地区的两次鼠疫都来自旱獭,皆因一些人捕猎旱獭剥皮卖钱所致。

 

  “有人说旱獭肉肉质鲜美,但不知在猎杀、售卖、运输、宰杀过程中,密切接触的人员很容易感染鼠疫耶尔森菌(即鼠疫杆菌),造成鼠疫的传播。”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有关人员说。

 

  穿山甲,今年又是“名声大振”。被华南农业大学等多家研究机构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潜在中间宿主。华南农业大学、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教授沈永义介绍,攻关团队通过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组样品,锁定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通过对病毒的基因组分析,发现分离的病毒株与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达99%。

 

  我国已于2007年停止一切从野外猎捕穿山甲活动,并从2018年10月起全面停止商业性进口穿山甲及其制品。但在利益的驱使下,仍有人铤而走险,甚至将穿山甲做成私房菜。

 

  中华菊头蝠被认为是引起这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罪魁祸首。疫情发生后,网上不断有人传出食用蝙蝠的视频。这个隐秘的夜行者不仅看上去恐怖,其携带的狂犬病毒、埃博拉病毒等病原体很容易传染给人。

 

  根据《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和《决定》要求,大量的陆生野生动物,即便驯养繁殖技术成熟,可能也要退出食用名录,比如,貉、银狐、北极狐、水貂、蛇、林蛙等等。最终以有关部门公布的名录为准。

 

  《决定》明确,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依据本决定和有关法律,制定、调整相关名录和配套规定。

 

  百余个畜禽可能留在餐桌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