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丨河北:防控疫情,餐饮安全网需织得更密
时间:2020-02-25 17:25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疫情给餐饮业带来了巨大挑战。疫情防控期间,如何进一步保障食材安全?怎样加强餐饮服务场所卫生?网络订餐业务怎样全链条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探访。
严把食品原辅材料关口——坚决禁止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经营
“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每个人都能出力,比如野生动物绝不能碰。”河北省饭店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俞静说,疫情突如其来,给全省餐饮行业带来巨大冲击,也敲响了警钟。
俞静介绍,为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1月26日,河北省饭店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向全省饭店烹饪餐饮企业及从业人员、广大消费者发出倡议。其中,专门提到,严格把守食品原辅材料关口,严禁采购、使用野生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协会直供集采部主任耿威介绍,野生动物非人工养殖,没有经过检疫检验,食用野生动物具有极大风险,应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另外,对冻品的货源和禽类进货,也一定要证照齐全,可从源头追溯。
如今,坚决禁止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经营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2月4日,河北省市场监管局等十部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在全省严查野生动物交易行为。据不完全统计,已协调美团下线涉及野味商家62户、产品103个。
疫情,让餐饮行业对食材安全的认识更加深刻。石家庄市场监管局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处处长闫士开介绍,餐饮行业确保食材安全要把好三道关——
把好采购关,严格履行食品及原材料索证索票和台账记录制度。
把好储存关,按类别将食材放入冷冻库、冷藏库、常温库分类储存,采取先进先出的使用原则。
把好加工关,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食品加工过程要做到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使用安全、无害的食品容器、餐具和包装材料。
“保证食材安全需要切实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和检查。”俞静说,餐饮企业要严于律己,决不能心存侥幸、违法违规。市场监管部门要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字当头,严格监管、严厉处罚、严肃问责。
环境卫生需再上新台阶——当前,从业人员体温监测、加工场所消毒成为必须
2月15日16时30分,河北渝乡辣婆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和平店后厨已经开始忙碌。记者看到,饭店入口处拦着一张桌子,进出人员要在此测体温并登记,值班员正在对前来取餐的快递员进行体温监测。
“最近几天,陆续接到了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套餐订单。”公司董事长李进飞说,疫情发生后,该公司在1月26日就发布了“不要到渝乡辣婆婆就餐”的通告,暂停堂食接待。2月5日,河北省商务厅指定渝乡辣婆婆公司等餐饮单位为社会化团餐供餐企业。随着复工逐步展开,给企事业单位提供工作餐保障成为公司工作重点。
李进飞介绍,渝乡辣婆婆每个营业门店都严格落实晨检制度,员工每天两次体温监测,全员佩戴口罩,对门店进行通风换气,公共环境及设备做到实时消毒等。
疫情防控期间,餐饮企业的环境卫生十分重要。2018年5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餐饮服务明厨亮灶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实施明厨亮灶。在河北省,原省食药监局早在2014年就启动明厨亮灶工作,并确定“透明厨房”“视频厨房”“隔断厨房”“网络厨房”四种模式。通过明厨亮灶,倒逼经营者主动克服餐饮制作过程中不良习惯和随意性,有效解决了不按规范操作和后厨脏、乱、差等问题。
俞静介绍,餐饮服务场所卫生包括环境卫生、设备卫生、操作卫生等方面。环境卫生包括墙、顶、地的环境清洁卫生,电梯间、人员通道消毒等;设备卫生包括各种生产工具、排烟排水设备性能良好等;操作卫生包括员工健康证体检、个人卫生检查、厨具餐具消毒、餐厨垃圾清运等。疫情,警示着餐饮行业从业者必须大力加强餐饮服务场所卫生,最大程度上避免因卫生问题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疫情防控期间,加强从业人员健康晨检,每天进行体温监测,对加工场所消毒成为必须。”俞静说。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是方向——外卖“安心卡”,无接触式外卖服务让消费者放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