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乳业陷200亿营收困局,昔日巨头能否再现“光明”?
时间:2019-04-04 00:27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
2018年光明乳业花巨资布局海外业务,大举措丰富冷饮等业务条线,但液态奶产品下滑趋势或难以阻止。走在第一梯队的伊利股份即将挑战800亿营收大关,光明乳业究竟该如何走出200亿营收困局? 01 受困200亿营收 净利润被动大跌 3月25日晚间,光明乳业发布2018年财务数据,营业总收入209.86亿元,同比微跌4.71%,目标完成率91.24%。近五年来,光明乳业营业收入在200亿左右徘徊,未能获得较大突破。虽然2017年营业总收入增长超过7%,但2018年第一季度开始,收入增长再度呈现乏力之势。 同时,净利润大幅下跌,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净利润3.4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4.87%,几近腰斩,目标完成率为52.99%。第四季度净利润亏损5204万元,根据年报披露原因显示,主要系第四季度计提资产减值算是1.58亿元。光明乳业2018年全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14亿元,其中预算外资产减值准备1.7亿元。 02 张崇建忙3年 光明业绩难以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8月至10月,光明乳业管理层进行了更迭,原董事长张崇建、总经理朱航民、董事桑德树、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王伟先后辞职。取而代之的是上海水产集团董事长濮韶华担任董事长,上海蔬菜集团财务总监刘瑞兵担任财务总监。至此,在新管理层主导下,光明乳业在2018年第四季度对原有资产进行了大笔损失计提。 2015年,张崇建、朱航民先后就职光明乳业,在轰轰烈烈的郭本恒立案调查后,担负起推动光明乳业的重任。2015年在行业增速放缓、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营收降至200亿以下;同时在费用投入加大、海外子公司受国际大宗原料价格波动等影响下,对净利润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二人执掌光明乳业的第一年净利润下降26.66%。2016年营收、净利有所回暖,但却再难有较大突破。 03 重金投资扩建 加重依赖海外公司 从光明乳业2018年的财务报表结构来看,公司从营收、净利润到相关经营支持力度都对海外业务新西兰新莱特更加倚重。光明乳业2018年年报称海外业务谋求多元化,培育长期动能。 2017年新西兰新莱特实现营收41.96亿元,同比增长47.55%,实现净利润2.86亿元,同比增长57.83亿元。2018年,新莱特实现营收41.67亿元,基本与上一年持平,实现净利润3.24亿元,换言之,光明乳业对于新莱特盈利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光明乳业进一步加强对新莱特的业务建设,2018年光明乳业在建工程期末余额为12.21亿元,相对于2017年3.38亿元的在建工余额增长261.24%。自张崇建执掌光明乳业以来,光明乳业第一次出现如此规模的工程投入。 与新莱特相关工程包括新西兰新莱特奶粉混合罐装项目、Dunsandel液态奶生产基地建设、Pokeno婴儿配方奶粉基地,共计在建工程账面余额8.47亿元,占全部在建工程项目的69.34%,2018年新增项目7.77亿元。 04 品牌矩阵变动 明星代言产品出局 除了对海外子公司业务寻求扩张,光明乳业在多品牌多种类的经营的寻求上一直在探索。2018年光明乳业完成收购牛奶棚66.27%股权,通过收购整合,牛奶棚的渠道资源与公司现有业务将形成有效协同。同时,公司完成收购益民一厂100%股权,进一步丰富产品品类,弥补冷饮业务的空白。 光明乳业2018年年报中展示的品牌矩阵与2017年年报中展示的品牌矩阵相比,公司对于品牌及品类的多元化愈加重视。2017年品牌矩阵中的胡歌代言的“ChangeU”、王凯代言的“植物活力”、以及希腊酸奶“yoGreek”从品牌矩阵中消失,新增“熊小白”冷饮品牌、“一只椰子”重回产品矩阵、烘焙品牌“牛棚”、成长奶酪“小小光明”、婴儿配方奶粉“光明牧场”。 与此相对应的,光明乳业2018年广告费用进一步下降至6.7亿元,比2017年减少1.04亿元,比2016年节省近4亿元。但即使广告费大幅下降,也没有能拯救光明乳业的盈利情况。 05 押宝新产品线 老业务颓势如何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