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关于推进现代农业高质
时间:2020-02-07 16:14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各地级以上市党委、政府,省直部门等单位:
经省委领导同志同意,现将《关于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执行。
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
2019年12月25日
关于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推进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加快农业全面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绿色发展、提质增效。到2022年,全省现代农业布局合理,农业产业化、绿色化、科技化、品牌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增强,珠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实现广东现代农业走在全国前列。
农业质量效益显著提高。重要农产品保障供应,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200万吨以上,优质农产品供给数量大幅提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达到930个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农业增加值年增长3%以上。
农业生产率显著提高。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持稳定,耕地质量有所提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9%,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2%,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系数达到0.511,耕地产出率达到1.8万元/亩,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4.7万元/人左右。
农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达到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万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9:1。
(二)总体布局。实施广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编制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做好衔接。根据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立足“四区两带”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区域农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珠三角地区重点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和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打造珠三角都市农业区;东西两翼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效益农业和蓝色农业,着力建设潮汕平原精细农业区、粤西热带农业区、南亚热带农业带、沿海蓝色农业带;北部山区重点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 建设北部山地生态农业区,推动乡村以绿水青山生态环境和绿色优质农产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大城市大市场。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加快构高质量、高效益的岭南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做优稻米、蔬菜、生猪、水产品等传统产业,做强果茶、花卉、南药、家禽等特色产业,做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形成岭南特色优势产业带(区),建立适应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需求的农业生产力布局,构建与资源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岭南特色现代农业新格局。
二、强化园区等重大平台建设,壮大农业全产业链
(三)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高标准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涉农县基本全覆盖基础上,按照大产业、大区域、大品牌、大科技、大企业的方向与要求,重点打造菠萝、荔枝、茶叶、柚子、生猪、沿海水产等岭南优势产业带,形成若干个千亿产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构建国家、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梯次推进乡村振兴新格局。
(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实施产业兴村强镇行动,以村或镇连片建设,连续三年扶持3000个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形成200个特色农业专业镇,实现粤东西北地区全覆盖,创建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农业产业强镇,新增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促进富民兴村。
(五)打造渔港经济区。统筹建设饶平、徐闻等17个渔港经济区,吸引和集聚现代渔业要素,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渔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联动发展,形成沿海经济带渔港群。加强渔港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推进渔民减船转产和渔船更新改造,提升远洋捕捞能力,推动海洋渔业经济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