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站上1万美元 乳业大变局渐行渐近(2)
时间:2020-01-21 17:44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而新乳业专注于科技创新并非一时心血来潮,其打造科技型企业的“野心”也并未局限于国内,荷兰王国万豪劳伦斯坦大学、新西兰皇家农科院、瑞典查尔姆斯科技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都成为其合作对象;在科技强国以色列,与老牌科技企业SCR展开技术合作;在波士顿建立科研创新中心;组建“乳品营养与功能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优质乳试点工程实验室”等多个科研中心,形成了“四洲四国”的全球化科研布局。去年12月25日,新乳业新科技研究院正式落成,研究院整合了既有的科研中心和产学研平台等资源,将开展生物科技、精准营养、现代工艺、品质研究和质量管控5个方向的科研攻坚。 新乳业以其坚实的科技成果积累,支撑了“鲜战略”的实施,自2010年确立了“鲜战略”之后,新乳业一直着重发展低温乳制品,销售额占比已经达到60%以上。其推出的只卖当天的“24小时鲜奶”,菌落总数等多项指标优于欧盟标准,活性营养物质高达普通鲜奶的3倍。目前企业内部正在全体系推进75℃/15S的低温巴氏杀菌工艺,更大程度锁存优质乳之核心标准——活性营养物质,并将优质乳标准在全体系推广。 绿金产业链 激发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共感” 2019年,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对中国绿色消费的趋势进行的调查,有82.06%的受访者愿意为“中国环境标志”认证产品支付同等甚至更高的价格。调查表明,消费者购买安全放心的绿色产品的意愿不断增强,公众对绿色食品、绿色家装的关注度显著提升,消费者不仅愿意购买高品质的绿色产品,同时也关注生产方式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面对这一代更加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消费者,企业首先必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倡导低碳环保的生产方式,让消费者与企业“共感”,进而产生对产品的认可,新乳业打造“绿金产业链”的模式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新乳业致力于打造低碳牧场,通过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种养循环,保护环境中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链平衡,创造出特色的“绿金产业链”。 在养殖环节,以提高饲料转化效率、降低废物外排数量为核心,不断改进饲料生产与营养调控,实现奶牛营养需要的的精准配比,包括过瘤胃氨基酸、小肽、B族维生素的试验与推广,促进奶牛瘤胃健康,构建精准日粮与养殖模型,让奶牛最大化质量和产量产出。近几年奶牛饲料转化率(鲜奶产量/采食量)已经从1.3逐渐提升到1.5以上。 在环保与种养循环方面,新乳业大力实施循环经济模式,如位于洪雅县的示范牧场,牛粪经统一收集后进行固液分离,固体经过发酵后,作有机肥原料;液体经过集中收集、发酵,产生的沼气作燃料功能,剩余的液体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回田消纳,实现了零排放和废物全程利用。 近几年,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新乳业规划和设计了覆盖奶牛群体改良(DHI)、数字化奶牛健康系统、精准饲喂与营养调控、冷链物流运输系统、物码溯源、成本精益化平台等的全链条应用,新乳业的饲料转化率提升15%,奶牛热应激影响下降至5%以内,日粮精准投放率提升到98%以上,整个过程每单位生产碳排放降低15%以上,产品成本核算效率提升12倍以上。 当前我们已经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每个企业都刻上了数字的属性,数字化生存是每个企业都需要回答的课题,国家提出要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型基础设施,就是为了应对数字化时代的要求。而对企业来说,只有把核心竞争力建立在数字和创新的基础上,才能在新消费的图景下更好地创造顾客价值,以长期主义的思维保障企业永续发展。新乳业之所以为“新”,也正是因其以科技型企业的定位,主动推进数字化转型,在坚持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同时,也成为传统乳企向“新乳企”转型的典型和样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