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站上1万美元 乳业大变局渐行渐近
时间:2020-01-21 17:44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新乳业的“科技使命”
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9年度经济数据,中国人均GDP首次站上1万美元大关,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王远鸿分析,人均GDP增加,这就意味着中国消费规模还将持续整体扩大,消费升级也可以持续推进。 相比于80年代的“万元户”,这次的“万元户”不仅仅是计价货币从人民币换成了美元,更重要的是消费实力的一种脱胎换骨,80年代的老三样“手表、收音机和自行车”,现在收音机甚至已经只能在博物馆中看到,而在新“万元户”的消费计划表里,不但是品类得到极大丰富,对产品价值的追求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面对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技术的创新和升级,能够对消费产生重要的催化作用。科技狂人马斯克创建的特斯拉,通过短短16年的发展,市值已经超过老牌车企通用。华为在技术方面的创新,也让其在面对美国的围追堵截中有了生存和发展的底气。而即将迎来上市一周年的新乳业,作为新希望集团旗下乳业板块的核心资产,却以打造“科技型乳企”的定位,专注于产品本身的创新,打开了企业发展的新局面,在2020年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个省级的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一个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等。
数字化转型 从企业利润链向顾客价值链的演进 90后、Z世代这些“新鲜一代”,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5G、AI、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技术的兴盛,特别是数字化的深入发展,变革了用户的生活方式。据阿里数据显示,90后消费者更愿意为专属感和认同感买单,2017年定制化商品搜索次数达到上亿次,比上年增长24%,消费者已经从单纯的“购买”行为逐渐转变为为“认同感”买单。过去专注于成本、价格、利润的企业生产行为组织模式,必须转型到以提升和巩固顾客的“认同感”为第一要务。 如何让企业销售端、生产端乃至全链条对顾客感受的反映像“味蕾”一样敏锐而准确,以小批量、定制化为特点的柔性生产已经渐成趋势。随着消费者对乳品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新乳业开始使用柔性化生产工艺技术。当前,新乳业已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可以概括为“1-654战略”,亦即以1个新希望乳业数字生态圈为目标,聚焦6大业务环节,重塑“人-货-场”的有机互动,夯实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本管理等在内的5种管理支撑,建设敏前台、大中台、稳后台、云平台4大技术平台。 伴随着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立足多区域、多品牌、多生产线的独特优势,新乳业结合大数据信息技术和供应链智能化、积极布局工业物联网,通过传感器等终端,能实时体现生产环节的位置、温度、工作状态等信息,基于这些数据,由定单决定生产量,建立弹性的生产体系,有针对性地改进装备制造工艺,匹配越来越个性化、精细化的消费需求。 去年5月,新乳业发布了链接消费者的全渠道会员营销平台——鲜活GO,作为营销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平台,将整合天猫、京东旗舰店、微商城、自营门店等原本独立的线上线下零售渠道,嵌入消费者生活的每一个场景,并融入交互功能,打通从引流、促活、留存到裂变的全程消费者链路。 强科技研发 自主研发赢得国人点赞 最近,新乳业与高校合作完成的“功能性乳酸菌靶向筛选及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本次科研项目成果来自于新希望乳业“产学研”项目之一,由浙江工商大学顾青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历时10年研发。这一项目聚焦于功能型发酵乳产品研究,旨在进一步开发我国自有知识产权的功能性乳酸菌菌种资源,并打破产业化生产瓶颈,摆脱对进口菌种的依赖。
该项目创建了功能性乳酸菌精准筛选新方法,获得了产细菌素、叶酸、胞外多糖等功能因子明确的乳酸菌菌株;阐明三类产细菌素、叶酸、胞外多糖的乳酸菌的特定功能,并揭示其功能作用机制;突破了功能性乳酸菌发酵菌剂及功能性发酵乳制品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实现功能发酵乳制品的规模化生产。目前,新希望乳业的记忆酸奶、源态酪乳等产品都是源自这项技术研发出的自有专利菌种,这些菌种针对中国人群营养健康特征而研发,因此其产品无论在口感、营养价值上都更加贴合国人的口味和需求。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