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猪年收尾鼠年将至 “二师兄”的身价还会继续高涨吗?(2)

  这令浙江省在2016年捧回了全国首个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称号,但造成的结果之一是——2017年浙江省生猪产能逐步探底企稳,猪肉自给率继续下降。据此前第一财经报道,东部的浙江、上海,由于其生猪需要从其它省份大量调入,调入量往往占据总供应量的40%以上。

 

  实际上,在自给无法满足猪肉供应量后,浙江省在2017年5月初便发布了《关于促进省外养殖基地发展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的意见》的新政策,主张“自给”和“外养”相结合,在省内有环境承载力的县区规划养殖区,在不适合养殖的县区,积极引导支持养殖业主“走出去”养殖,重点在周边省份规划建立一批生猪养殖基地,实行订单生产,并将生猪运回浙江消费的,浙江省将加大支持力度。

 

  “南猪北上”又或者称为“北猪南调”的模式逐渐形成。在《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里,除了将南方8省区规划为约束发展区,还将东北四省区划为潜力增长区。2019年10月,浙江著名的养猪大王——浙江天天田园集团公司董事长葛云明在浙江最后的猪场被关闭后,也远赴吉林养猪。

 

  但随着2018年8月初,第一起非洲猪瘟疫情在辽宁沈阳被发现,全国延续多年的活猪大流通格局被打破了。半个月内,农业农村部就下达了文件,限制生猪、猪肉产品调运,以隔离疫区,防止疫情传播。

 

  人们从非洲猪瘟流行病学的传播路径中发现,疫情主要通过活猪、猪肉制品、蜱虫、猪的排泄物及饲料进行传播。其中,活猪调运及饲料传播的风险大。

 

  而在2019年10月30日,中南六省(区)(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和海南六省(区))防控应急指挥部更联合发布《关于中南区试点实施活猪调运有关措施的通知》要求,自2019年11月30日起,中南六省(区)开始试点禁止非中南区的活猪调入中南区(种猪、仔猪除外;在2020年11月30日前,符合中南区跨大区“点对点”调运备案要求的生猪除外)。

 

  “史上最强”生猪生产恢复政策效果如何?

 

  让消费者感到安慰的是,伴随着政府重视和生猪养殖企业的积极补栏,近两个月来,生猪价格终于出现了走低的苗头。

 

  今年9月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多部门,相继印发文件,支持生猪的生产发展。政策内容中不仅包括对未来一年多的时间里的新建、改扩建猪场目标和计划,亦包括保险和贷款贴息等金融补助。值得注意的是,新政中还涉及了推动粪污处理的环保问题、放宽生猪养殖用地的管理并明确限制和规范地方的限养行为。

 

  12月6日,农业农村部再次发布了一份名为《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简称《方案》)的重磅文件,要求东南沿海地区(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福建)为主销区,自给率要达到并保持在70%左右。因此,《方案》亦被称作“史上最强”的生猪生产恢复政策。

 

  中央政策迅速得到了各地的响应,多数省份将生猪稳产保供的目标分解到市县,一些省份大力支持龙头企业扩产增养,建设高标准规模养殖场,增加产能的同时推动产业升级,全国生猪生产开始探底回升。

 

  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400个县定点监测,2019年11月全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2%,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4%。从2018年4月份以来,这是首次出现“双增”。

 

  另一方面,冻肉的投放也成为政府稳定市场的一大措施。记者梳理华储网信息了解到,去年9月和12月,我国共进行了7次中央储备冻猪肉竞价投放,累积投放17万吨。2020年1月3日,再次投放3万吨。

 

  在各种措施作用之下,生猪市场价格终于出现下调。根据国家发改委对外公布数据,2019年12月31日,我国36个大中城市超市、集贸市场猪肉(精瘦肉)零售价格已连续一个月稳定在30元左右,比11月上旬的最高点回落11.1%。

 

  尽管生猪养殖和市场价格出现了一些好的苗头,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恢复生猪市场的供需平衡尚待时日。

 

  张莉莉对此表示,非洲猪瘟对本轮猪周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市场也造成重创。与前几轮猪周期对比,眼下猪周期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振幅比较大,生猪价格是历史最高价的两倍之多。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