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四川省中小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四川省人民政府令 第337号)(2)

  第十三条 学校食堂应当做到明厨亮灶,公开食品加工过程。鼓励运用“互联网+”等方式,加强对食品来源、采购、加工制作全过程的监督。

 

  有条件的学校应当开展食品快速检测工作。

 

  第十四条 学校食堂米、面、油、肉类、调味品等大宗食品实行公开招标,集中定点采购,保证购进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学校不得向有食品安全不良信用记录的供应商采购食品。

 

  第十五条 学校应当在食堂经营场所醒目位置或学校信息平台公示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等级标识、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以及菜谱、进货来源、品牌、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等信息。

 

  第十六条 学校除严禁采购、使用食品安全法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外,还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禁止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包括亚硝酸钠、亚硝酸钾);

 

  (二)禁止采购、使用散装食用油、散装食盐;

 

  (三)禁止学校食堂制售冷食类食品(水果除外)、生食类食品、裱花蛋糕、现榨果蔬汁;

 

  (四)禁止学校食堂加工制作四季豆、野生蘑菇、鲜黄花菜、发青发芽土豆等高风险食品。

 

  第十七条 学校食堂在加工制作食品时,应当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执行。各功能区(间)、设施设备不得随意变更、交叉使用。

 

  第十八条 学校从供餐单位订餐的,应当建立健全校外供餐管理制度,选择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能承担食品安全责任、社会信誉良好的供餐单位,并与供餐单位签订合同,明确双方食品安全的权利义务和不合格食品的处理方式。

 

  学校应当对供餐单位提供的食品进行查验、留样,并留存记录。

 

  第十九条 学校发生与食品安全有关的突发事件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学校行业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卫生健康等部门报告,收到报告的相关部门应当按规定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学校及相关部门应当积极主动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关注涉及学校食品安全的舆情,准确、及时、客观地回应社会关切。

 

  第二十条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学校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记录许可情况、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责任约谈和整改等情况。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学校实施重点监管,并通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行业主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 学校应当加强校内小卖部、超市等食品销售场所的食品安全管理。非寄宿制学校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食品销售场所。

 

  第二十二条 学校校门外50米范围内不得确定为食品摊贩经营活动区域。

 

  食品摊贩按照《四川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摊贩管理条例》管理。

 

  第二十三条 学校应当购买涵盖食品安全责任的保险。

 

  第二十四条 学校食品经营过程中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学校行业主管部门可以对学校相关负责人进行约谈:

 

  (一)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

 

  (二)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等级评定达不到规定要求的;

 

  (三)明厨亮灶建设达不到规定要求的;

 

  (四)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学校行业主管部门认为需要约谈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法律、法规、部委规章已有责任追究规定的,从其规定;法律、法规、部委规章没有责任追究规定的,按照以下规定处理:

 

  (一)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履行职责或履职不力,造成学校食品安全事故或重大负面影响的,依法追究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二)学校不执行本办法有关规定,或执行不力的,依法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三)民办学校举办者未保障学校食品安全投入、落实校长负责制、督促校长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职责的,由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