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我国农业转基因研发成效综述

   中国人是不是进口转基因农产品的“小白鼠”?

 

  研发和推广转基因农产品是“利益集团阴谋”?

 

  市场上买到的转基因食材能不能放心吃?

 

  我国对转基因研究和产业发展的态度和成效如何?

 

  这项技术在全球应用情况怎样、未来前景如何?

 

  ……

 

  一直以来,转基因是个热度不减、谣言不衰的社会焦点话题。记者日前采访权威部门和专家进行全面介绍。

 

  无须“谈转色变”

 

  转基因农产品安不安全是公众非常关心的问题。一些人觉得转基因食品会潜移默化改变人体基因。其实,如果对基因有基础认识、又对农业的“前世今生”有所了解,转基因就没那么神秘了。

 

  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谢道昕介绍,生物体的每种性状都由其自身基因决定。自人类进入农耕文明以来,一直通过对野生植物的不断驯化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栽培品种。与其野生祖先植物相比较,所有的栽培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和各种蔬菜)都发生了大量基因的改变。每次选育出新的、更好的农作物品种,都是对优良基因的选择、聚合和利用。

 

  “今天的农作物已不再是‘天然’品种,而是经过千百年人工选育获得的品种。”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说,杂交育种和转基因两种技术都是利用基因重组原理实现了基因的转移与交流,从而满足高产、优质等需要。

 

  转基因技术育种更具优势的是,能将一个生物体中结构明确、功能清楚的基因取出,让其在另一个作物体内“安家落户”,实现了基因在不同物种间的重组。因此这项新技术不仅更精准,来自其他物种的基因资源还大大扩充了作物自身的基因库,使作物具备人们期望的抗虫、耐除草剂、抗旱等特性。

 

  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杨晓光说,与食品中的其他蛋白质一样,转基因所表达的蛋白质仍然是营养成分,其进入人体后都被消化了,既不跟人的基因打交道,也不会累积,所以不可能遗传给后代。事实上传统食品也包含了成千上万种基因,没有必要担心食物中的基因会改变人的基因或遗传给后代。

 

  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大规模商业化种植以来,经过安全评估的转基因农产品已经成为世界数十个国家人们的日常食品,没有发现一例通过食物传递遗传物质整合进入人体遗传物质的现象。

 

  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表示,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环境风险是可以有效管控的。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几十亿人消费转基因食品的20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经过科学评估证实的食用安全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毒理学会、欧洲食品安全局、美国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等机构都曾发表过声明,认为转基因食品和传统食品同样安全。2016年,上百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联名呼吁尊重科学界和各国监管部门对转基因的评价结论。截至2019年11月,诺贝尔奖得主签名人数达151名,这代表了科学家群体共同的声音。

 

  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迅猛增长

 

  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彭于发介绍说,自1996年转基因农作物开始商业化种植以来,截至2018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了约113倍,累计面积达25亿公顷,表明转基因技术在全球普及速度非常快。

 

  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2019年9月发布的《2018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报告,当年全球有26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超1.9亿公顷,其中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和印度的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91%。

 

  进入2019年,一些国家及地区政府进一步释放信号,鼓励转基因农作物种植和应用。

 

  在欧洲,英国首相约翰逊提出要“解放”英国的转基因产业。欧盟委员会宣布批准10种转基因产品在欧盟上市。此前欧盟已批准了数十种转基因食品和饲料在欧盟上市,包括玉米、棉花、大豆、油菜和甜菜等。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