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广西推动粮食产业绿色发展纪实(2)

  加强超级稻新品种示范推广。广西狠抓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根据不同稻作区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和生产特点,引进一大批经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审定确认的超级稻品种进行试验试种。通过品种展示示范、组织专家验收评选,筛选出一大批适宜不同稻作区种植而且米质优、产量高、深受种植农户和市场欢迎的超级稻品种,实现了桂南、桂中、桂北和高寒山区超级稻良种全面覆盖。目前广西推广面积较大的超级稻品种主要有“H两优991”“丰田优553”等13个品种。

 

  推广超级稻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广西重点开展品种熟期搭配、培育壮秧、农机农艺融合、水肥运筹等关键技术研究,通过不断地试验研究和探索,集成创新广西超级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2010年,引进袁隆平院士团队,在灌阳县建立高产攻关示范基地,通过连续公关,超级稻单产连续9年创广西第一。其中2017年高产攻关示范基地一季超级稻平均亩产1009.45公斤,再生稻平均亩产552.1公斤,一季加再生稻亩产高达1561.55公斤,创下世界高产纪录。2018年12月,在灌阳县成立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进一步加强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2019年,攻关示范基地一季超级稻加权平均亩产1005.62公斤,已连续3年突破亩产1000公斤。

 

  科技驱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加强农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广西成功探索出了围绕产业开展农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的广西创新团队运行模式,创建了20个创新团队,汇集广西农科院、广西大学和各地推广体系、科研机构等自治区、市、县三级科研力量,覆盖26个主要优势特色产业,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培养大批懂技术的明白人、产业(生产)发展的带头人、产业振兴的领军人等高素质农民领头人。2019年累计培育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高素质农民8.05万人,培养现代青年农场主1800多人,农业经理人400多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连续2年评为前十全国优秀省份。成功开展首席科学家(院士)进广西助力乡村振兴活动,邀请30多名院士和国家首席科学家到广西考察指导,成功签订10个产业合作协议。

 

  实施优质种业工程。一是品种品质有新突破。2019年通过广西审定品种319个,数量为全国第一。其中新通过审定的210个水稻品种中,有111个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审定的水稻品种数及优质稻品种数均创广西历史新高。优质稻推广覆盖率达86.63%。推广又香优龙丝苗、粮发香丝、广8优香丝苗、丰田优泰香占、穗香优9168、野香优莉丝等优质稻品种,积极推进优质再生稻及富硒稻、红米、海红米、多年生稻的发展,特别是海水稻的示范推广4400亩,创造性地将沿海滩涂地转变为种粮耕地。重点示范展示玉米优质多抗新品种,扩大优质玉米主推品种的推广,全区玉米优质化率90%以上。二是加大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力度。2019年成功举办了“中国(广西)—东盟蔬菜新品种博览会”“第十六届‘看禾选种’大会(桂南、桂北)”、第三届中国(南宁)鲜食玉米大会,向全国各地推介广西农作物优新品种。三是推进科技与产业化深度融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果丰硕,获得2019年广西科学技术奖1项特别贡献奖、7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8项科技进步三等奖;广西自主培育的微胚乳高油高蛋白玉米,成为我国第一个可推广的新类型超高油玉米新品种,已实现产业化开发。

 

  多措并举落实化肥农药零增长。深入实施万家灯火、放蜂治螟、IPM降低农药风险等项目。推广生物防治、绿色防治、肥水一体化和测土配方施肥等一系列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全区实施放蜂治螟约180万亩次,防控面积居全国前列,带动全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4950万亩次以上,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6288.38万亩,技术覆盖率87.79%;应用配方肥80.51万吨(折纯),施用面积2998.60万亩;有机肥施用1808.86万吨,面积1263.18万亩;绿肥种植334.60万亩,预计2019年农药化肥使用量分别约为1.14万吨(折百)和242万吨,同比均减少约5%,提前实现化肥农药负增长。

 

  推广稻渔综合种养等“水稻+”模式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