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今日正式退市 辉山乳业的扩张败局

  因届满仍未提交可行的复牌建议,12月23日9时,辉山乳业上市地位被正式取消。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奶牛养殖企业,辉山乳业于2013年在港交所挂牌上市。2017年初,辉山乳业股价“闪崩”牵出巨大债务危机,致使辉山乳业停牌长达两年多之久。业内人士认为,此前辉山乳业通过全产业链盲目扩张,导致其出现资金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最终退市。不过,在奶牛存栏数下降的大环境下,辉山乳业旗下拥有一定的奶源和牧场资源,未来不排除被龙头乳企收购的可能。

 

  黯然退市

 

  上市六年后,辉山乳业的资本市场之路将画下句点。根据除牌程序,因届满时仍未能递交“符合足够业务运作与资产”的复牌建议,辉山乳业的上市地位于12月23日9时被取消。

 

  针对公司未来退市后的业务发展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联系辉山乳业相关负责人,但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任何回复。

 

  2013年9月,辉山乳业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辉山乳业官网信息称,辉山乳业彼时全球发行额达13亿美元,跻身全球消费品公司首次发行前十名,上市首日市值近400亿港元,成为中国乳业境外上市公司市值三甲。

 

  不过好景不长,2016年12月16日及17日,做空机构浑水接连发布两篇报告,质疑辉山乳业存在财务报表虚假、夸大资产价值等问题。2017年3月,辉山乳业因故无法向债券行还本付息的消息不胫而走,随后其股价暴跌,市值在2017年3月24日蒸发300多亿港元,公司紧急停牌。

 

  股价“雪崩”后,辉山乳业几近断裂的资金链等问题一并曝光。据不完全统计,辉山乳业有70多家债权人,其中包括国开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信银行等23家银行以及十几家融资租赁公司,涉及金融债权在120亿-130亿元。2017年12月,辉山乳业启动破产重整程序,对公司旗下附属公司申请破产重整。

 

  尽管期间辉山乳业采取了自救措施,试图将旗下附属公司剥离并进行重组,但重整方案迟迟未能获得多数债权人通过。2018年3月、2018年9月及2019年5月,香港联合交易所分别将辉山乳业置于除牌程序的第一、第二及第三阶段。主板《上市规则》显示,除牌程序共有三个阶段,若在第三阶段届满时仍未能提交可行的复牌建议,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将会被取消。

 

  乳业专家王丁棉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辉山乳业退市是预料中的事。在被做空机构打击后,在随之暴发的近300亿元的债务危机中,辉山乳业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仍未拿出切实可行化解危机的良法与对策。对于一家大型企业而言,出现资不抵债和资金链断裂的情况,美誉度、信誉度以及融资信任度等都会跌降至低谷,随之也会使企业的经营业务遭受重创。

 

  盲目扩张

 

  从停牌到破产,再到最终的退市,盲目扩张被业内视为辉山乳业最终落得该结局的重要原因。资料显示,辉山乳业成立于1951年,是辽宁沈阳老牌乳企,前身为沈阳农垦总公司下属的国有企业。

 

  根据辉山乳业董事长杨凯的战略计划,中国奶业改革必须坚持全产业链模式,从源头开始保证中国奶业的食品安全和产品品质。

 

  在全产业链的理念下,辉山乳业逐步形成以牧草种植、精饲料加工、良种奶牛饲养繁育、全品类乳制品加工、乳品研发和质量管控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不过,建牧场、奶牛养殖、饲料加工等都离不开高额资金的支撑。随着全产业链理念的不断推进,辉山乳业的负债额也一路攀升。数据显示,2013-2016年,辉山乳业的总负债分别达46.28亿元、78.25亿元、106.49亿元、170.87亿元。

 

  乳业专家宋亮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辉山乳业为大规模集群的全产业链模式,从上游到下游都在投入。养牛、加工都是重资产项目,销售也需要高投入。加之上市融资未达到辉山乳业的预期,这容易导致较大的资金缺口,缺乏资金的辉山乳业不得不多方融资,最终导致巨额债务。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称,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没有问题,但辉山乳业将资金挪用到非主业的发展,盲目投资是其最大的问题。“辉山乳业股票闪崩当年,公司大股东挪用30亿元投资房地产的传言甚嚣尘上。”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