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生猪复产调查:养猪户也不希望猪价大涨(2)
时间:2019-12-17 15:23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以前都是搞的养殖,还没有什么太大压力。现在,最大压力就在于非洲猪瘟。” 洪顺对记者表示,非洲猪瘟是接触性传播的疫情,最关键的就是把切断严格执行到位,对进出人员、物资做好严格消毒。
跟史长江一样,洪顺同样婉拒第一财经记者进入养猪场。在他家存放物料的房间墙壁上,挂着一面显示屏,显示的是养猪场内部的情况。满屏白花花的肥猪,在别人看来都是钱。按照当前市场行情,一头育肥猪净利润两三千元,洪顺则难掩紧张,“还有20天左右就要出栏了,这阵时间挺重要的。主要就是怕交叉感染,连我们养殖户之间都只能电话、微信沟通。”
洪顺说,跟往年相比,国内暴发非洲猪瘟以后,养猪难度肯定是加大了。防控不严格,就会被淘汰。这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风险和利益并存。
尽管跟公司合作养猪,只能挣到代养报酬及适当分红,在高猪价的时候,不能收获全部红利,但这让养猪户感到踏实。
史长江说,不能只看到今年养猪挣钱,去年养猪普遍亏损,如果是自己养猪的话,指定连自家超市都会给赔进去。但去年出栏1500头肥猪,我得了30多万的代养报酬。“挣安稳钱,这多好。心里也踏实。”
养猪人的风险意识增强了
同样是新民市的养猪户,王维维(化名)却有不一样的想法,他没有选择跟企业合作,而是自己单干。
他对记者表示,虽然这种个体户模式风险会大一些,但自己干心里踏实。跟别人合作,也不比自己干风险小。
以前养牛的王维维,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转型养猪,然后逐渐从年出栏1000头,到如今的两三千头。彼时猪价跟今年以来的情况一样,正处于猪周期上行阶段,猪价持续上涨。成功转型尝到甜头的他总结养猪这个行业:“10年中,有2年是暴利,3年是平稳,5年是低谷。今年的行情,可谓是多年不遇。”
2018年8月,沈阳暴发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不论是疫情还是禁止调运生猪,都让包括王维维在内的所有养猪农户变得更谨慎。他说:“有猪的,往外抛售猪;没猪的,都不敢进猪。尽可能控制在最少的猪,育肥猪也不育肥了,就怕全军覆没。”
“如今,恐慌程度没有那么大了,能减少一半,也总结出来一些防控措施,比如不让外来车辆、人员进入养殖场,勤加消毒,靠药物增强猪的抵抗力等。”王维维说,现在发自内心地想扩大规模,但又不敢在猪上押宝,投入所有的资金。他打算到来年,根据手里的流动资金充裕程度,能扩大一点规模,就扩大一点。
经过非洲猪瘟的洗礼,整个行业都对生物安全的认识更加深刻,这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以第一财经记者走访的养猪户为例,对方均以疫情防控为由,婉拒到养猪场参观,毕竟这涉及养殖户的切身利益。而且,这些养猪户也都主动限制外出,做好隔离以及消杀措施。
新民市一位存栏200多头的养猪户秦兴安(化名)谈及这一年多来非洲猪瘟的影响时表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出门受到限制了,可以说根本就不敢出门。给亲戚随礼都是用的微信支付,门口也贴上了警示标语‘任何人不得进出’,院子里面也进行了消毒。”
当然,这样的隔离措施也有一定的效果。今年以来,秦兴安家的猪场挺安全,没有感染上非洲猪瘟。
那么,为什么不考虑跟大企业合作呢?
秦兴安回应说,“没有那么大的胆量就不要养。跟企业合作,还不如出去打工,别只看今年是暴利,以前都没啥利润,一头猪只能挣个200~300元。现在没有疫苗,疫情不可控,要是猪死了,风险很大,现在想养猪的都是大户,小户都没人干了,主要是经不起风险,好些小户这些年都不准备干了。未来,中小散户会慢慢退出。”
秦兴安也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准备从明年3月份开始,逐步淘汰母猪,然后等小猪长大,坚持到年底,后年就彻底不养猪了,然后转型养牛养羊,一则不需要太多本钱,二则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全部死掉。“养牛羊一样能赚钱。现在,牛羊肉30多元一斤,也没人说贵。” (责任编辑:admin) |